何謂「慢性疲勞症候群」?

 

        30~50歲的上班族,常出現疲累不堪、腰痠背痛的感覺,若未適度放鬆,很可能積勞成疾,影響生活作息與日常表現。

一、症狀

(一)主要症狀:大部分患者都有身體疲勞、頭痛、肌肉與關節疼痛、咽喉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二)部分症狀:部分患者會有淋巴結疼痛、發熱的現象。

二、高危險群

        關於引起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原因,目前眾說紛紜,但能確定的是,跟病毒感染與免疫異常有關。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高危險群為:

(一)生活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者。

(二)情緒、精神承受過度壓力者(如圖1)。

 

1  許多上班族在精神上常承受莫大壓力

        當身體承受壓力時,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也會受到影響,在面臨外來病毒的挑戰時,可能因為免疫力低落而患病

三、診斷標準

         1988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制定了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標準(如附表),若感到易於疲勞、出現持續性或反覆衰弱性疲勞,且疲勞感不會因為休息而得到緩解,同時平日活動量減少約50%,且上述現象至少持續6週、經過相關檢查並排除其他可能後,即可確立診斷。

 

附表  慢性疲勞症候群診斷標準

症狀標準(至少6個月)

生理指標

1.輕度發燒

2.咽喉部疼痛

3.無法解釋的全身肌肉乏力

4.無法解釋的頸前、後部或咽峽部淋巴結疼痛

5.肌肉疼痛或不適

6.頭痛

7.易於耐受性鍛鍊後感到長時間的全身疲勞

8.睡眠障礙

9.一項或多項精神症狀

10.游走性關節痛,但無紅腫現象

11.這些症狀在疾病早期的幾小時至幾天內存在

1.低燒

2.非感染所引起的咽炎

3.頸前、後部或咽峽部淋巴結觸痛

判斷標準:

符合症狀標準至少6項、生理指標至少2項;或症狀標準至少8項

 

四、預防方法

(一)適時紓解壓力(如圖2)。

(二)放鬆心情。

(三)養成運動的習慣。

(四)充分休息。

(五)適當補充營養。

2  工作之餘和好友一同出遊,能紓解壓力

 

本文著作權為幼獅編輯部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幼獅編輯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