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檢查二三事

 

/張玉菁 聽力檢查師

振興醫訊第七五期

 

「醫師,我們家小孩的老師說,小孩最近上課注意力很差,對聲音的反應也很遲鈍,是不是耳朵出了問題?」「我最近右耳開始耳鳴,聲音就像蟬叫,到了晚上睡覺時更嚴重,吵得我都沒辦法好好睡覺…..」「我父親自從退休後,看電視音量都開得很大聲,連跟我講話的時候都像在吵架一樣似的…..」以上都是在耳鼻喉科門診中常常可聽到的患者主訴。這些令人困擾的症狀如耳鳴,以及對聲音反應差造成孩童的學習能力下降,或是與別人的溝通效率不良,事實上反應的正是我們的聽覺系統出了問題。這些患者在經過醫師門診的理學檢查後,接下來會做進一步的聽力檢查。為什麼還要做聽力檢查呢?因為,一份完整且準確的聽力檢查報告,不但可以佐證醫師在理學檢查中的判斷,還可以幫助醫師對病灶的鑑別診斷。

 

聽力檢查是如何進行的呢?做檢查的環境背景噪音值必須控制在一定的標準之下,並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聽力檢查師執行,所用來檢測的儀器須每半年至一年校正一次。一般在國內中、大型醫院耳鼻喉科門診中常做的常規聽力檢查約有下列兩項:

 

  1. 純聽力檢查:此檢查所得之結果即所謂的「聽力圖」。聽力圖呈現的結果,是受測者對於語言頻率帶中,幾個重要頻率的最小可聽音量,即所謂聽力閾值(threshold)。由聽力圖的結果可以提供我們知道受測者的聽知覺敏感度、以及區辨影響聽力的主因是起源於中外耳或是內耳神經部分等訊息。

     

  2. 聽阻聽力檢查:含中耳鼓室圖及鐙骨肌反射等。其中,中耳鼓室圖檢查因為可準確量測中耳壓,在臨床上常被使用於偵測早期中耳炎。此外,由於鼓室圖檢查只需受測者在安靜不亂動的情況下即可於數秒內完成,因此在門診中經常使用於學齡前幼兒的中耳炎診斷上。

 

至於那些人需要做聽力檢查呢?由於導致每個年齡層聽力問題的原因不盡相同,因此人人都必須關心這個問題,並非只有要配戴助聽器的人才需要做聽力檢查喔!小孩因耳咽管較成人平且直,所以很容易反覆患中耳炎;青壯年人口則常因工作環境的噪音污染、意外事件或疾病導致聽力受損;而因聽神經老化使聽力變差則是老年人十分普遍的生理現象。這些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聽力受損,影響學習和溝通能力,甚至讓人忽略環境中的警示音(如汽車喇叭聲、水煮開的汽笛聲等),而威脅到人身安全。此外,不像唇顎裂或肢體的畸形等,先天性聽力障礙是在出生時肉眼看不道的問題,所以父母親應使新生兒在出生後早日接受「新生兒聽障篩檢」,使聽障的問題能被早期發現,讓小孩及早接受聽能及語言的訓練。

 

由於大部分聽力障礙的發生是無形且漸進的,所以在發生初期症狀時並非人人都會注意或至醫院檢查。當您開始覺得跟別人說話或講電話時,常要求對方重複的頻率越來越高、看電視家人常反應音量過大、常有耳悶塞感或持續性耳鳴等現象,就應該及早至醫院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或選配聽能輔具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