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適合運動嗎?──談運動耐力測驗

 

 

 
   

長庚醫訊第24卷第3期  長庚醫院高雄院區齒復健科 主治醫師 周文傑

 

大部分的慢性病患者,最常聽到醫師的建議是「你要多運動,多注意飲食習慣」。的確,運動的好處包括了預防心血管疾病、調節血壓、降低血脂肪膽固醇、控制體重、預防糖尿病、預防骨質疏鬆、降低血栓形成、改善睡眠、增強免疫功能、降低癌症危險性等。當許多人都在追求如何增進健康及改善體質的方法時,運動的確是一個最好的方式。所以在民眾生活水準提升及政府大力推廣之下,全民運動已蔚為風潮。

 

但是在運動中暴斃的案例並不算新聞,青年學生發生過,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因不當的運動發生的猝死也偶有聽聞。因此大部分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只知道該運動以強身,卻一方面又擔心運動會造成傷害而卻步。

 

根據國外的研究,在專業運動中心的評估建議之下的運動訓練,其在運動當中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的發生率並不高於日常生活工作所可能發生的機會。因此對於慢性病患希望藉由運動來提升自己的體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子,並享受運動所帶來的許多好處,則要如何健康的運動便成為最重要的課題。

 

要如何適當而安全的運動呢?首先要瞭解自己的健康和體能。依照個人的健康情形(如個人病史、內科疾病、骨骼肌肉功能、感覺及神經系統功能等)及體適能狀況(包括心肺耐力、身體組成、肌力及肌耐力、柔軟度、平衡及反應度)的條件,由專業醫師給予運動處方建議,讓每個希望藉由運動獲得健康的人,能瞭解個人每次運動可作的運動項目,每次須運動多少時間,運動的頻率(每週幾次為宜)、每次運動的強度該多少。

 

民眾只要到專業的運動醫學門診諮詢檢查就可以瞭解自己的體適能。而體適能中與心血管疾病最直接相關的就是心肺耐力功能。目前最準確的方式是以心肺運動功能測試機檢測運動耐力,也就是所謂的運動耐力測驗(Exercise Stress Test)。

 

運動耐力測驗的進行,通常是在醫師的指導之下,以運動跑步機或運動腳踏車或手搖車來作數分鐘的進階性運動,藉由心電圖、血壓計的監視、呼吸氣體之收集分析,來得到運動時的心電圖變化、心跳、血壓變化、最大攝氧量、最大心跳、無氧閥值等重要數值。

 

運動耐力測驗通常有二個目的:

 

                    一、觀察運動當中心電圖的變化。

                    二、評估運動當中呼吸心跳生理的調節。

 

臨床上需要做運動耐力測驗的適應症包括:

 

一、診斷目的:對於有心血管疾病徵候的病患及高危險族群,藉由運動測驗來早期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另外對於即將從事激烈運動計畫或者是從事與公共安全有關之特殊職業者(如飛機駕駛員),可先以運動測驗以瞭解是否有潛在性的心血管疾病。

 

二、心肺功能評估(functional capacity):藉由運動測驗的結果,可以用來決定運動處方中的運動強度,建議心肌梗塞、冠狀動脈手術後的病人日常活動內容及評估病人生活障礙的程度。

 

三、心臟病患預後的瞭解:對於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等病人可於出院前後安排運動測驗以瞭解病人預後,且可依此追蹤經治療後病人心臟生理的變化,瞭解治療的效果。

 

但是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做運動測驗,所以測驗前必須有詳細的病史及身體檢查。它的禁忌包括:

 

                    一、絕對禁忌

                         1.急性心肌梗塞(二天內)或其他急性心臟病。

                         2.不穩定型心絞痛。

                         3.控制不良的心律不整。

                         4.嚴重有症狀的主動脈狹窄。

                         5.控制不良的心臟衰竭。

                         6.急性肺栓塞。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膜炎。

                         8.動脈瘤剝離。

                         9.急性感染症。

 

                    二、相對禁忌

                         1.左主冠狀動脈疾病。

                         2.中度阻塞性瓣膜性心臟病。

                         3.電解質不平衡。

                         4.心搏過速或過慢心律不整。

                         5.肥厚型心肌病變。

                         6.會因運動而惡化的神經肌肉、骨骼肌肉或風濕性疾病。

                         7.高度心房心室傳導障礙。

                         8.心室血管瘤。

                         9.控制不佳之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

                       10.慢性感染症(如肝炎、AIDS)。

 

總之,不管您是為了健康、為了改變體型、為了娛樂趣味性、為了比賽或為了謀生的理由而參與運動,都必須先瞭解本身的體能及健康狀況,而對於特殊疾病或體能較弱者更須依照專業醫師所開立的運動處方來運動,以預防可能發生的運動傷害及心血管系統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