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治療QA

    在此波動盪人心的SARS風暴中,透過媒體不斷的報導,民眾同時也接收到了許多和醫療相關的專有名詞。以下僅就「插管治療」(氣管插管)一詞來作一介紹。

Q1:何謂插管治療?

A:當患者病況嚴重,呼吸功能呈現衰竭現象時,體內血液會呈現缺氧及酸鹼不平衡的現象,此時會給予氣管插管治療,同時併入人工呼吸器使用,以防止病人吸入異物,並提供給氧和抽痰的機能。

      一般氣管插管的目的在於:

      (1)提高血中氧氣濃度。
2)降低血中二氧化碳濃度。
3)控制或移除肺部的分泌物。
(4)保護呼吸道(例如昏迷中的病人可以插管方式,防止食道中的食物進入呼吸道而引起吸入性肺炎)。

Q2:插管治療如何進行?

A在進行氣管插管時,會先使病人平躺,並將其頭部墊高 10 公分(如果時間許可,為使病人放鬆,通常會在插管前給予適量的局部麻醉劑和肌肉鬆弛劑,以免喉部受到插管器械刺激時出現嘔吐反射)。當病人放鬆躺好後,醫師會先用喉鏡探入病患咽喉部,撥開舌頭後看見聲門,再從喉鏡的旁邊把通氣用的管子放進病患的氣管中。管子放好後,還會再作確認動作(充氣聽聽看胃有沒有咕嚕咕嚕的聲音,如果有,表示管子是放到食道去了,要重新插管;另外也會聽聽看病人兩側的肺部呼吸音是否平均,或是照胸部 X 光以確定插管位置正確)。最後,會再抽病人的血液來檢測血中氧氣及二氧化碳濃度,以確知插管之後的呼吸功能是否得到改善。

      插管治療是將空氣導管經由口腔、咽喉再進入胸腔的氣管插管,與直接從咽喉進入的「氣切」是不同的治療方式。

Q3:插管治療引起的併發症有那些?

A1.插管時若操作不慎,會造成脣、齒齦、舌、咽、聲帶或氣管的裂傷

      2.少數病人對於插管前所使用的麻醉劑或肌肉鬆弛劑會出現過敏或惡性反應(不過通常在反應出現後,可以迅速急救而維持住穩定的生命現象)。

     3.當病人使用喉鏡時,可能會造成病人的牙齒掉落。

      4.若誤插入食道或右主支氣管中,可能會出現心律不整(此時若未妥善照護,則可能會造成感染)。

     5.若長期使用氣管插管,呼吸道持續受到外來物(軟管)的刺激,可能會有發炎現象(包括氣管損傷甚至肺部發炎);而且因為軟管通過聲門,故也會造成聲門損傷。此時,若一併使用外接呼吸器,雖然病人的呼吸道和外界隔絕,但一旦呼吸器的清潔有疑慮,便會發生感染。

 

Q4:病況嚴重的SARS病人最好由那一種醫療人員來照顧較適合?

A:通常最好由專業的呼吸治療團隊來負責照顧,包括胸腔呼吸、重症加護醫師、呼吸治療師及呼吸照護護士等。

      這些專業人員必須嫻熟相關儀器的使用,並對心肺呼吸生理學、藥物學,心肺功能及各種病況等能作出迅速的診斷和研判,才能維持住病患的最佳生理機能(包括呼吸與動脈血中的氧合濃度、心律次數、血壓、心搏量與周邊組織的血流灌注情形,低血氧量是否已經矯正,氧氣輸送的濃度是否適當等),同時還要注意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而除了專業的技術條件之外,一股對於病人責無旁貸的「使命感」將更形重要。因為就SARS病人的治療經驗發現,抗病毒藥、類固醇等對重症患者效果不彰,免疫血清治療亦尚待觀察,往往將病人從鬼門關拉回來的不是靠高超的醫術或藥物,而是全體優質醫護團隊費心照料、適當處置所得來的結果。

 

本文著作權為原單位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單位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