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肺結核

 

【臺北榮總胸腔部/蘇維鈞醫師】

SARS病毒的肆虐全臺,不禁令人對此疫病聞之色變。然而,去年全球因結核病死亡的就有200萬人。臺北某醫院傳出多名護士照顧一名開放性肺結核患者疑遭感染,出現發燒及肺部X光變化,痰液檢體均呈陰性,因肺結核潛伏期較長,依病患入院時間推估不太可能是院內感染。不過,在各醫院全力「抗煞」之際,肺結核患者確實可能成為另一個防疫漏洞。

  結核病一直是臺灣地區最嚴重的傳染疾病,目前每年仍有約15,000名的新發個案,其中高達4,000例以上是最具傳染性的患者,及一千多名的死亡案例,其嚴重性較所有其他法定傳染病的總和還大。最近十年的防治成效處於停滯狀態,十年間死亡率僅下降30﹪,而可怕的抗藥性菌種卻增加了10倍。

  結核桿菌藉由空氣散播,不過,並非接觸病人一定會被傳染。長期與患者密切接觸,則有較高的危險性。由於結核菌的傳播,主要經由病人咳嗽或講話等動作,將附著於口沫的結核菌散佈於空氣中。結核菌包含在飛沫漂浮於空氣中,不受日照時可存活810天;若暴露在日光下,其存活僅為2030小時;但若處在暗處且腐敗的環境中,痰液中結核菌則可維持數星期的生命力;若痰液存在於暗處且乾燥的環境,可存活長達68個月。如果患者痰液抹片發現有結核桿菌,即為開放性肺結核,此種病人傳染性較強,必須予以隔離治療;反之,則稱為非開放性肺結核,傳染性較弱。

  肺結核常見的症狀,包括全身倦怠、食慾減退、持續發燒、體重減輕、夜間出現盜汗、持續咳嗽、逐漸有痰、咳血、呼吸時肋膜疼痛;嚴重時,會有呼吸困難的情形。由於早期症狀常不明顯,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民眾如果咳嗽持續三個星期以上,最好至醫院照胸部X光及驗痰,以免病情惡化。

  由於結核菌對惡劣環境有相當的抵抗性,且在生長時易產生突變與抗藥性,因此治療時採取多種抗結核藥物同時服用的方式,一般為六個月短程治療的服藥。若病患中斷服藥,一旦衍生出多重抗藥性結核菌株,往後的治療將更不容易,難以達到完全治癒的成效。

  為能有效預防結核桿菌的散播,除應及早確認肺結核病患予以隔離與治療外,隔離病房必須具有一定硬體的防護措施與行政管理,如負壓的空調系統、病房內空氣每小時至少應換氣612次、雙層門的設計、使用高效率過濾濾材處理隔離病房排出的空氣、加裝紫外線滅菌設備等,降低結核菌在環境中長期存活的機會。另外,應對病患施予衛生教育,要求病患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住口鼻並使用手帕等方式,減少結核菌的四處擴散,可減少傳染的機率。在全民防範SARS的同時,對於這個國內高居第一名的傳染病,一定要保持最高的警戒,加強防治,才能避免肺結核桿菌的感染。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