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軟組織病變

 

【臺北醫大復健科/康峻宏醫師】

大部分人都知道糖尿病會引起許多長期的併發症,如血管、視網膜、腎及神經病變,但糖尿病也比較容易引發某些類型的軟組織問題,雖然不會造成嚴重的器官受損,甚至危及生命,卻常造成患者相當程度的不適與生活不便。

研究指出,糖尿病患產生軟組織病變的發生率比一般人高達四倍。大部分學者認為極可能和多種病因有關,例如膠原纖維在長期高血糖環境下產生不正常的醣化反應而變性、膠原母細胞產生不正常增生或免疫反應異常等,都可能扮演某種致病機轉。

糖尿病相關的軟組織問題可分為二大類。第一類為患者的軟組織因糖尿病所產生的病變,第二類則是由於糖尿病的神經或血管病變,所產生次發性的軟組織病變。介紹如下:

一、糖尿病肩

臨床上和五十肩相當類似,主要是肩關節多方向的活動度下降及疼痛。但和一般五十肩不同的是,有相當比率的糖尿病患會兩側肩膀同時發作,並較易出現肩周邊結構組織的鈣化性病變。基本上,按照一般五十肩的治療原則即可,但治療反應會較一般的患者差,治療期較長。

二、腕隧道症候群

主要為正中神經在手腕中受到壓迫而造成一至三指麻痛,嚴重時手部肌肉會無力及萎縮。有時病患在半夜會因為手部麻痛而轉醒,須甩手讓症狀減輕。糖尿病患因結締組織改變增厚,使得腕隧道內的空間變小,造成壓力上升而壓迫正中神經。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也會使病患的手麻木不適,須安排進一步神經傳導檢查來做鑑別診斷。治療方面可在夜間穿戴手部副木減少腕隧道壓力。嚴重時可考慮開刀治療。

三、糖尿病手症候群

主要為手部皮膚變厚,手部關節活動度下降。幸運的是這些情形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的失能,建議病患每日在溫水下做簡單的按摩及伸展。

四、肌腱腱鞘炎

好發於手指屈肌肌腱,主因為腱鞘產生發炎腫脹,使肌腱運動時滑動困難,甚至卡住,患者須用另一隻手扳開,即所謂的「扳機指」。此外,常可在手掌上觸診到疼痛性結節。

治療需暫時盡量減少手部反覆抓握的動作,及利用石蠟療或局部超音波治療。較嚴重的病患可使用腱鞘內類固醇注射,甚至開刀解除沾黏。

五、都普成氏症(Dupuytren's disease

手部掌側出現無痛式結節,伴隨手指進行性的屈曲攣縮,常出現於三、四指。可利用水療加上伸展運動減緩變形的出現。副木也可提供一個持續的牽張及擺位。

六、糖尿病足

此為大眾最熟知的併發症。由於糖尿病患產生的神經病變,使得運動及感覺機能下降,造成步行時生物力學的改變,足底壓力也隨之升高。足部易因反覆性的創傷而產生潰瘍,加上血管病變使得循環變差,傷口癒合不易,免疫系統的不足讓細菌感染的控制更加困難,嚴重時甚至須截肢。

治療應以預防為主,養成每日定時檢查足部的習慣,保持清潔及衛生,穿著保暖的襪子及合腳的鞋子。若足部出現潰瘍或是皮膚病變,應迅速就醫治療。

七、夏可氏關節病變(Charcot's arthropathy

主要由於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造成局部血流增加,使得骨質吸收加快,產生局部的骨質疏鬆。同時神經病變也增加局部骨關節受傷的機會,反覆卻不自知的創傷使得骨頭產生骨折變形。患者常在須承重的關節處突然出現紅熱腫。由於感覺神經病變,患者疼痛的感覺並不明顯。

和一般糖尿病足患者不同的是,此類患者的血管病變較不明顯,因此循環較好,即使產生潰瘍,在良好照顧下癒合的機會也相當大。利用X光可以診斷骨骼的破壞。治療則需利用石膏固定及限制承重一段時間,等發炎解除及骨頭癒合後,應選擇適當鞋具加以保護。

八、糖尿病肌肉失養症

由於周邊神經或神經根出現異常,使得所支配的肌肉出現無力萎縮的情形。好發於支配下肢近端肌肉的股神經、內收神經或腰神經叢,這一點和一般常見的腰椎退化造成的坐骨神經痛不同。患者會出現大腿無力及萎縮的情形,甚至出現爬樓梯或蹲踞困難的情形。

治療可以給予肌肉電刺激來減緩肌肉萎縮的程度,關節活動運動避免關節攣縮,在恢復期開始溫和肌力訓練加速肌力恢復。大部分的患者會於發病後一年左右恢復到良好的程度。

大部分的研究認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減少糖尿病軟組織病變的發生率及嚴重度。出現上述症狀,毋須慌張沮喪,應盡快尋求醫師的協助,以控制病情。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