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看疾病──從「羅倫佐的油」談「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

【王署君/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一、羅倫佐的油

「羅倫佐的油」是澳洲導演喬治‧米勒,於1992年根據真人實事拍攝的影片,描述名叫羅倫佐的美國小男孩罹患罕見的「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Adrenoleukodystrophy簡稱ALD)的艱辛奮鬥歷程。羅倫佐是一個健康正常的小男孩,但6歲之後,一些奇怪的事情就不斷發生。他常常會暫時失去記憶、健康狀況急速衰弱、無故大聲咆哮,甚至失去了聽覺。他的父母帶他尋遍名醫後,發現羅倫佐患了一種罕見而致命的腦神經疾病「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目前醫學對此病尚無有效療法。這個診斷彷彿為他們一家三口宣判了死刑,眼看羅倫佐一步步的走向死亡,醫師卻無能為力,他的父母決定靠自己拯救兒子的性命。他們毫無醫學背景,每天跑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努力研究與討論。在羅倫佐診斷後7個月他們發現,靠「低脂」食物也無法降低血脂肪,因為人體會自動產生不足的脂肪。於是他們說服醫師們,開了歷史上第1場「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醫學研討會。1個月後,他們找出第1種食用油,可以降低 50%的血脂肪濃度。然而僅降低 50%的血脂肪濃度是不夠的,病況還是會惡化。他們繼續努力終於又發現了第2種新油,並在一位快要退休,想要對人類有貢獻的化學家的協助下,花了1年時間提煉出橄欖油與菜油的綜合油,於羅倫佐診斷後的第28個月(1986年10月)開始服用,成功地控制血脂肪濃度。此片刻畫這對父母對其子的天性之愛非常深刻,片尾羅倫佐的病情終於有進展,開始用手傳遞訊息,令人動容。然而,本片也引出幾個課題︰無藥廠願意出資研究「罕見疾病」之治療、「羅倫佐的油」是否真有療效與罕見疾病「人體試驗」的爭議。  

二、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的病因
  「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發生率約在2萬分之1至10萬分之1之間,此症主要是因母親攜帶隱性基因遺傳兒子,基因位在X染色體 (Xq28),一旦媽媽有此基因,所生的男孩中有一半機率會得此症。病患細胞內過氧化小體 (peroxisome) 「非常長鏈飽和性脂肪酸」 (very long-chain fatty acids, VLCFA) 特別是C24、C26的代謝異常,由於體內缺乏分解「長鏈飽和脂肪酸」的酵素,以致非常長鏈脂肪酸過高,堆積在身體各處器官,尤其是大腦白質和腎上腺皮質,所以導致腎上腺機能與神經傳導功能喪失。

三、表現症狀
  「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孩童型多數在3~5歲發病,初期是聽力退化、成績退步,接下來是視力不佳、視野變的狹窄,很多病患通常到走路不穩才被診斷出,但是在此階段時通常已經非常嚴重,病情惡化非常快會先喪失行動自主能力,而後語言能力也漸漸喪失,進入植物人狀態,普遍預後情形不好。「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也有成年型發作,多數發病年紀是在青壯年,以雙腿行走困難,周邊多發神經病變,以及一些大腦白質病變的症狀表現為主,甚至僅有腎上腺機能不足的單一表現而已,成年型的表現較多樣化且預後較孩童型為佳。

四、治療方式
  目前並無有效的治療,早期患者需嚴格控制脂肪攝取,及服用「羅倫佐的油」(每公斤體重給予1.7公克glycerol trioleate oil(GTO)和0.3公克glycerol trierucate oil(GTE)),或許可預防或延緩症狀發生。然而證據顯示,羅倫佐的油(Lorenzo's Oil) 對腦部「非常長鏈飽和性脂肪酸」之堆積的改善效果仍有限,無法治療已產生的神經病變,對成年患者也不具療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真實生活中的羅倫佐在22歲時,照顧他的媽媽因患肺癌於2000年過世,享年61歲。據BBC報導,羅倫佐現年25歲,居住在華盛頓,現已全身癱瘓,但其父親仍盡心照顧,無怨無悔。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