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退燒藥的迷思

【記者吳典叡╱青年日報94120 9版】

一、適度發燒可增強免疫力

        家中孩童出現發燒症狀,常使家長緊張,擔心腦部被過高的體溫「燒壞」;臺大醫院兒科醫師李秉穎說,這是國人對發燒的迷思,其實,適度發燒可提升人體免疫系統,民間傳聞「發燒太高、太久、將腦部燒壞」,其實都是因孩童罹患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真正影響腦部的,是相關嚴重感染病症,與發燒並無關係。若家長施以酒精擦澡等物理性退燒法,還可能額外增加身體代謝的負擔,造成心肺衰竭的風險。衛生署與兒科醫師會認為須破解坊間「發燒會把腦部燒壞」、「睡冰枕、打點滴可退燒」等迷思,強調適度發燒可增強身體抵抗力,若孩子活動力尚可,不必急著退燒。

二、退燒藥壓抑身體免疫反應

  生病發燒是人體保護性的人體反應,目的在增加對人體的抵抗力。多項研究顯示,退燒藥會壓抑身體免疫反應,增加動物敗血症死亡率。另外,不少家長認為,發燒一定有害,燒太久可能把腦子燒壞,事實是41°C以下發燒,不會對腦神經造成直接損傷,口語相傳的實例,多因孩童罹患腦炎等病,發燒只是其一症狀,真正導致腦部壞掉的是「本身的疾病」。

三、逼汗、打點滴無益退燒

  民眾還認為「應該讓發燒者運動,流一身汗,有助於退燒」,運動後發汗,只會增加無謂的心肺負擔,實驗證實,發燒中的老鼠,運動後併發心肌炎機率高於不運動的老鼠。

  至於高燒不退需打點滴、退燒針的迷思方面,李秉穎說,打點滴頂多補充水分,無助發炎性疾病退燒;而退燒針多是含阿斯匹靈的水楊酸,未成年的孩童使用此針劑,可能導致雷氏症候群。他表示,發燒時會消耗更多熱量,所以,患者會發抖以增加熱量,四肢血管也會收縮,以致手腳冰冷,此時應保暖到不感悶熱的程度,若睡冰枕,擦酒精或吹電風扇,好比雪上加霜。李秉穎認為,發燒時運動會增加心臟負擔,大量發汗反而造成脫水;包裹的緊實,身體來不及散汗、散熱,如同火上添油。

四、兒童發燒睡冰枕 可能有害

  不少家長遇到小孩發燒,就會使用冰枕,意圖使其降溫,不過,衛生署及小兒科醫學會提出一份兒童發燒處置建議,表示睡冰枕不只無法降低體溫,反倒讓小孩感到很冷,需要製造更多熱量,特別是孩子如有代謝疾病、慢性心肺疾病等,更可能造成心肺衰竭,甚至休克,實在非常危險。

  小兒科醫學會也強調,除非高燒3941°C,出現抽筋、意識不清或先天體弱,才需積極退燒,否則,一般發燒只要妥善照料即可,睡冰枕、擦酒精等錯誤方式,反而有礙病情。

  衛生署日前宣導兒童發燒的正確處置,小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黃富源指出,半夜掛急診的兒科病患,有八成是發燒,其實家長若能釐清發燒的迷思,大可等到白天再帶病童就診。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