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貧血嗎?
|
【羅亞蘭/振興醫院健檢科醫師】 |
一、貧血以紅血球體積大小分為三類
貧血是常見的情況,一般常以血液中血紅素的濃度作為評估標準;若男性血紅素濃度小於14 g/dl,或女性血紅素濃度小於12 g/dl,就稱為貧血。 貧血的成因很多,程度也不相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臉色蒼白,又由於心臟及肺臟需要代償性的增加工作,會出現心跳加快及呼吸急促的現象,年紀大或有心臟病的人,甚至會因為心肌缺氧而引起心臟衰竭或心絞痛,其他可能的症狀還包括頭暈、頭痛、疲倦、體力變差等。 貧血以紅血球體積大小,大致可分成三類,在驗血報告中可以平均血球容積來判定: (一)大血球性貧血:常見的有缺乏維生素B12及葉酸,老年人可能因胃黏膜萎縮或胃切除,或全素食者較可能維生素B12攝取不足;症狀主要是腸胃方面及舌炎,肢體感覺異常,平衡困難,治療方式可補充維生素B12。葉酸缺乏的貧血,則較常見於酗酒的人,可補充葉酸,及多攝取綠色蔬菜及柑橘類水果。 (二)正常體積血球性貧血:常見的有尿毒症,慢性肝病,造血功能不好等原因,若出現黃疸,則可能有溶血性貧血,蠶豆症是較常見的原因,應避免使用造成溶血的藥物。 (三)小血球性貧血:如缺鐵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或鉛中毒。缺鐵性貧血常見於女性,而青春期的小孩正在發育,對鐵的需要量較多。 在成年男性及停經後的婦女,腸胃道出血是常見的原因,若糞便有血液反應,必須加以檢查如胃鏡及大腸鏡,要確定缺鐵性貧血,應測定血中鐵含量,治療的方法可以口服鐵劑,一般6~8週便可改善症狀,但至少須補充6個月,才能將體內的鐵提升到正常量。 此外,還包括自體免疫引起的溶血性貧血,骨髓功能異常,再生不良性貧血、骨髓形成不良症候群等;甲狀腺功能異常和藥物也可能造成貧血;若環境或工作有接觸到鉛,則應懷疑鉛中毒貧血的可能性,一定要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二、海洋性貧血
海洋性貧血是一種會遺傳的貧血,海洋性貧血主要分成甲乙兩型,據研究指出,臺灣甲型帶因者約佔人口4%,乙型帶因者約佔人口1%。輕微的海洋性貧血一定會有貧血的症狀,有些病人是在例行抽血檢查時才偶然發現。 海洋性貧血無法也不需要治療,但確定診斷有三種好處,即避免其他不必要的檢查,避免不合適的鐵劑治療及遺傳諮詢。 夫妻若都有海洋性貧血的因子,且為同一類型,所生的子女,有四分之一的機會為重症海洋性貧血,重症海洋性貧血的嬰兒會流產,或終身需輸血維持生命。夫妻為同型海洋貧血帶因者,則孕婦必須接受絨毛採樣、羊膜穿刺或胎兒採血,以對胎兒作產前診斷及進一步的遺傳諮詢。 |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