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治療  順暢肺疾患者呼吸

【趙恆勝/臺北榮總胸腔部研究醫師

        氧氣治療的目的,在於治療血氧過低症,同時可以減少呼吸系統及心臟的負荷,擴大日常生活、行動範圍,進而提高存活率。在臨床上,治療目標為維持動脈血氧分壓在65毫米汞柱以上,以供給組織需求。

一、使用氧氣治療的狀況

(一) 針對長期血氧過低的患者,可預防或治療肺動脈高壓及右心衰竭。

(二)增加慢性肺病患者的運動耐受力。

(三)因換氣灌注比例不均或分流產生的低血氧。

(四)一氧化碳中毒。

(五)急性心肌梗塞及左心室衰竭。

(六)因血氧過低引起的心律不整。

(七)急性腦部傷害。

(八)加速體腔或組織內游離氣體(如氣胸)的吸收。

二、常見的居家供氧設備

        將氧氣當作藥物來進行治療,就要用對流量、濃度、時間、頻率、供氧系統及給氧方式。一般氧氣治療的設備分為供氧設備及氧氣吸入裝置,常見的居家供氧設備有高壓氧氣筒、氧氣濃縮機與液態氧3種。

(一)高壓氧氣筒:為金屬製氧氣筒,內存高壓純氧,依容量不同而有EK等規格型號。

(二)氧氣濃縮機:為電動式,將空氣抽過高分子聚合膜或氮氣吸附劑,分離空氣中的氧氣與氮氣。機體較大,適合居家長期使用。

(三)液態氧:將液態氧氣儲存於特製超低溫容器,優點在於子瓶重量最輕,外出時可攜帶。

三、氧氣吸入裝置簡介

        分為高流量和低流量裝置。高流量裝置所提供的氣流,可充分供應患者每次吸氣所需,也可維持較固定的吸入氧氣濃度。低流量系統提供的雖然是純氧,但流量並不足夠每次吸氣所需,不足部分由大氣補足,因此氧氣濃度隨著每次呼吸頻率、深度而不同。

四、氧氣治療注意事項

        氧氣治療並非百利而無一弊,長期使用高濃度氧氣,會抑制換氣中樞,導致二氧化碳累積,或產生吸收性肺萎縮、膨脹不全、呼吸窘迫症候群與肺纖維化等情形,所以必須在醫護人員監督下,以最小氧氣濃度達到足夠組織氧氣供應,避免可能發生的氧氣併發症。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