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紅斑性狼瘡

【黃德豐/臺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系統性紅斑性狼瘡」是一免疫功能失調所引起的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經常侵犯的人體器官或系統,包括皮膚、關節、肺臟、心臟、腎臟與中樞神經等。

一、「紅斑性狼瘡」的診斷

目前診斷該疾病多採用美國風濕病醫學會1986年修訂的分類標準,只要合乎11項要件中的4項,就幾乎可以確定是罹患了紅斑性狼瘡。依照這個分類標準做出的診斷,敏感度和精確度都高達96%。這11項診斷要件分別是﹕

(一)蝴蝶斑

(二)圓盤狀皮膚疹

(三)光過敏

(四)口腔潰瘍

(五)關節炎

(六)漿膜炎

(七)腎臟病變

(八)神經系統病變

(九)血液系統病變:包括溶血性貧血、白血球過低、淋巴球過低症和血小板過低症等四小項

(十)免疫功能異常:又含抗雙縷DNA抗體陽性、抗SM抗體陽性和抗磷酯質抗體陽性等三小項

(十一)抗細胞核抗體陽性

但「紅斑性狼瘡」的症狀常是動態出現的,因此長期追蹤病情發展才是確保正確診斷的好方法。患者在初次就診時,病徵或不正常現象通常只有1~2個;隨時間進展,不正常數據或症狀會陸續出現;經過許多年後,典型的紅斑性狼瘡症狀可能才完全表現出來。如病人10歲時出現抗核抗體陽性和血小板過低症,18歲時臉部出現蝴蝶斑,25歲懷孕時發生蛋白尿,至此紅斑性狼瘡才完全確診。

二、紅斑性狼瘡不治之症

        「紅斑性狼瘡」病情的發生、預後與高血壓、糖尿病相似。有病不治療,可能導致重症,甚至死亡;而病情輕微或經過妥善治療者,還是可以結婚生子、擁有美滿的家庭和幸福的人生。

        遺傳基因對這三種疾病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非每位帶疾病基因者都會得病。許多帶疾病基因的人毫無病態,平日宛若常人,內臟器官也無一被侵犯,只是抽血時發現有抗細胞核抗體或其他不正常抗體。此外,醫療科技進步神速,紅斑性狼瘡不再是不治之病,病情輕微或已進入緩解期,不必吃藥只須長期追蹤的病人為數也不少。

        基於上述原因,病人與其親友都應該建立「罹患紅斑性狼瘡不必過度悲觀」的觀念,只要採取積極的態度,過著規律又健康的生活,並且避開非正式的醫療行為,充分與正規的醫療團隊合作,一樣能享受生命的喜悅。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