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  就是缺乏紅血球

【黃聖懿/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一、貧血的定義

血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漿蛋白和水。貧血,就字面意義而言,雖是血液缺乏的意思,但其實主要是指缺乏紅血球,而不包括其他上述非紅血球的部分。

貧血的定義是指男性血紅素低於14gm/dl、女性血紅素低於12gm/dl。目前一般檢驗所或醫院都有自動檢測的儀器,大約3c.c.的血就可顯示出血紅素(HB)、血比容(HCT)、血球平均容積(MCV)、血球平均血紅素(MCH)、紅血球分佈軸圖(RDW)等參數,再加上網狀紅血球的計數(reticulocyte count),對於貧血原因 的判斷有很大幫助

二、貧血的症狀

由於紅血球及所帶的血紅素主司氧氣的運送,因此貧血時輸送到組織細胞的氧氣就會減少,而產生臨床的症狀。輕者頭暈目眩,重者休克喪命。其他症狀還包括無力、容易疲勞、哈欠連連、稍一用力就氣喘如牛、心悸且心臟跳動感加重、味覺改變、食慾降低、臉色蒼白髮黃、皮膚發癢等。

一般急性貧血的症狀比較明顯,若時間很久的慢性貧血有時症狀輕微或甚至毫無自覺,這是身體生理代償的結果,但若血紅素低到7gm/dl以下時,還是會有臨床的症狀。若有貧血的症狀,再加上淋巴腺腫或肝脾腫大,一定要小心血液惡性病的可能性。

此外,一般民眾常認為蹲下去再站起來會滿天金星,就是貧血的症狀,其實不然。即使正常人蹲久了也會如此,這是因為血液集中到腹腔的關係,只是貧血病患的症狀會更明顯,有時突然站起來還會暈倒。

三、貧血的原因 

造成貧血的原因很多,臨床上大致分為三類:

(一)血液流失及溶血:前者如外傷出血、消化道出血、月經出血或泌尿道出血等。後者如蠶豆症患者吃到生的蠶豆或接觸到樟腦丸,便有可能產生溶血而造成貧血;此外,還有一些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如紅斑性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體內會產生免疫抗體攻擊自身的紅血球,造成所謂免疫性溶血。

(二)無效造血:包括先天性地中海型貧血,是在製造血紅素球蛋白時出了問題;還有酗酒、營養吸收不良或耗損過多而產生營養缺乏的問題,所導致的血球成熟異常,如缺鐵性貧血或缺乏葉酸、維生素B12所產生的巨大細胞貧血症。另外後天的骨髓形成不良症候群也屬於此類。

(三)骨髓造血不足:包括血液惡性病(如血癌或淋巴癌細胞佔據骨髓,使正常造血細胞無法生長)、骨髓纖維化、再生不良性貧血(即骨髓可能受到免疫抑制,及化學藥物、輻射線、重金屬的傷害,而失去造血的功能)等。此外還有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感染症或發炎症、慢性腎衰竭、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腎上腺功能低下等,也會造成貧血。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