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根管治療≠拔牙 |
【鄭嘉莉/國泰醫院新竹分院牙科主治醫師】 |
||||||||
在牙科的門診治療中常會聽到「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一般病患聽到抽神經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抽過神經的牙齒就壞掉、不能使用了」,或是「抽過神經的牙齒就是要被拔掉了」。事實剛好相反,根管治療的目的其實是在保留牙髓神經有問題的牙齒,使其在治療後仍能繼續使用,而免於被拔除的命運,因此根管治療與拔牙間不應畫上等號。 一、根管治療的用途
牙齒需要接受根管治療,通常是因為蛀牙太深或牙齒受到外傷,以致發炎、疼痛、牙髓神經壞死。因為牙齒內的神經組織修護能力較差,一旦發炎或感染時無法自行恢復,因此必須把發炎的神經組織清除,以免引發持續疼痛、牙髓神經壞死化膿,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或牙根囊腫。換句話說,根管治療的目的在保存牙齒、去除疼痛、延續其原有功能,並阻絕口腔細菌的侵害,進而避免感染的發生。 二、根管治療的方式
根管治療包含以下步驟:以特殊設計的小器械抽除發炎或壞死的牙髓組織,並徹底沖洗消毒,再用適當的材料及藥物緻密的充填,這樣才算完整的治療。通常一整個治療需要一次至多次不等的看診才能完成。 三、根管治療的注意事項
每次治療後,牙齒會有些微的腫脹疼痛,此為治療時根管內壓力所造成的暫時性牙根尖韌帶發炎所致,屬於正常反應,可服用止痛藥以緩解疼痛情形;但若疼痛加劇、患部腫脹或出現發燒情形,則應做進一步診察。此外,治療期間該顆牙齒宜避免咀嚼過硬的食物。 四、根管治療後須知
接受根管治療的牙齒宜及早製作單顆牙套,因為接受過治療的牙齒會變得比較脆,如果沒有牙套保護,易因咬硬的食物而斷裂,導致需要拔牙,就失去根管治療的意義了。 總而言之,根管治療是牙醫師為了保留病患的牙齒,使其免於被拔除所做的治療,因此萬一遇到牙齒需要做根管治療時,千萬別感到恐懼,應有耐心的配合醫師將整個治療完成。
|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