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分期  治療有方向

一、癌症案例

(一)張先生(化名)咳嗽3個多月,最近更是咳得無法入眠,右側肺部3公分的陰影和支氣管鏡檢查的切片,診斷為「非小細胞性肺癌」,他的女兒臉上滿是擔心、焦慮、難過:「爸爸的癌症多嚴重?要緊嗎?」

(二)吳先生(化名)因倦怠、貧血就醫,才發現有升結腸的大腸癌,進而接受手術。

(三)蔡先生(化名)偶然摸到太太左側乳房有2公分的硬塊,切片確認後,蔡太太完成乳癌的手術治療。

二、瞭解癌症侵犯程度

        癌症侵犯的程度有多嚴重、下一步該如何處置,是患者與家屬共同的擔憂。確定癌症診斷,瞭解疾病侵犯的範圍和嚴重的程度,臨床上稱之為「分期」,是選擇治療模式及評估預後很重要的依據。

        國際上兩套著名的分期系統——國際癌症聯盟(UICC)與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自1980年以來逐漸合而為一,是目前世界上癌症分期的共同語言。對於同一疾病和同一期別的癌症,才得以評量不同治療模式的優劣。

三、TNM分期系統

(一)何謂TNM」:TNM系統的T(tumor)代表原發腫瘤的大小和局部侵犯的程度;N(lymph node, LN)表示腫瘤局部區域淋巴腺蔓延的程度;M(metastasis)意味有否遠端轉移。僅有少數腫瘤,如軟組織惡性肉瘤,也會將腫瘤組織分化的程度(grade, G)納入分期的參考。TNM系統另一重要精神是以規範局部淋巴的侵犯來定位N,以區隔疾病為局部區域性疾病或轉移性疾病。若淋巴腺的侵犯已脫離該腫瘤局部區域的淋巴腺範疇,則規範為M。

(二)TNM的分期:TNM的分期系統依疾病的侵犯程度大致分為第一期至第四期。一般而言,第一、二期為局部早期,第三期常指嚴重的局部浸潤,第四期通常已有轉移。

        若研發一種萬靈丹,無論嚴重度如何,都能藥到病除,那麼針對腫瘤作分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分期的系統是人類制定的,並非一成不變,隨著我們對疾病的瞭解、診斷和治療的進步,TNM的分期也會調整,或注入新的觀念。例如乳癌同側頸部下方鎖骨上淋巴腺的侵犯,過去被規範為M,意即第四期乳癌(stage Ⅳ),直到2002年的修訂版才重新定位為N3,也就是若沒有其他部位的轉移,是屬於三期C(stage ⅢC)。

四、分期的判斷

(一)臨床分期:借重詳細的病史、理學檢查、超音波檢查、X光檢查、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與核子醫學掃瞄。近年正子掃瞄電腦斷層(PET-CT)已成為很多癌症分期的重要武器,對癌症嚴重度的瞭解提供更詳實的參考。

(二)病理分期:須再加入手術所取得完全切除的檢體,及疑似轉移部位切除或切片生檢組織病理學上的資訊。

五、結語

        近年來針對癌症病人身體各種部位檢體分子學上的探討,使我們更真實的掌握癌症的侵犯程度。無論是首次的癌症診斷或癌症復發,臨床分期乃至於病理分期,掌握癌症嚴重程度與遭受侵犯的器官,熟悉特定癌症擴散途徑和自然病程,是進一步做治療計畫和適當治療前,要切實做好的基本作業。

曹朝榮/奇美醫院柳營分院院長,聯合報民國9555日,健康E4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