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20歲也要當「心」 |
心血管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因為它已出現「年輕化」的趨勢!根據臨床統計,每年的急診案例中,至少會有四、五個30歲以下的心肌梗塞病例,經分析罹病原因,絕大部分是從國中階段就開始吸菸,加上飲食不正常又不愛運動,導致年紀輕輕就有高膽固醇問題,最後皆因心肌梗塞送醫,接受心導管治療。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因此鄭重警告,切勿讓自己陷入濫用藥物、吸菸、酗酒等行為,若出現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就算年齡只有20歲,仍可能因為擁有一顆老心臟,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等同於老年人。 一、定期健檢不可少
由此可見吸菸、飲食不正常又不愛運動的年輕「麵龜族」已經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臨床上就曾有一名27歲、從事建築業的男性病患,菸齡超過10年,體重高達100公斤,從未檢查過血壓、血脂,一天突因胸悶、盜汗、呼吸急促而送醫,才發現是心肌梗塞。
醫師指出,七成的男性心肌梗塞病患,發病前幾乎沒有徵兆,因此定期檢查更顯重要。建議一般人每三年定期健康檢查一次,若有家族病史,最好每年接受檢查。
二、飲食均衡、規律運動 心臟保健康
此外想讓心臟常保健康狀態,必須仰賴均衡的飲食與規律的運動。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食糧,少吃肥肉及油脂,是保持心臟健康的飲食原則。而每週若能跑步1小時以上,可降低42%的心血管罹病機率;每天快走30分鐘,也可降低80%罹患心臟病及11%中風的機率。 為幫助民眾瞭解自己的心臟年齡,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還擬定了一套「心力評量表」,透過有無吸菸、有無糖尿病、實際年齡、膽固醇、血壓等指標,換算成對應分數,就能評估個人未來十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興趣索取者可直接洽詢心臟學會:(02)2597-6177。 (整理自青年日報95年9月25日第6版) |
★ 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幼獅編輯部聯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