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運動  擁抱健康


       
你是不是覺得爬兩層樓梯就氣喘吁吁?坐著坐著就昏昏欲睡,疲憊不堪?假日爬山健行,兩腿痠得不得了!休息很久還是覺得好累?多數坐式生活者由於缺乏身體活動及規律運動習慣,長期容易引發身體代謝功能異常,衍生出各種慢性疾病症狀。如果你有肥胖、血壓上升、高密度膽固醇過低、三酸甘油脂上升、空腹血糖值上升等徵兆,除了先天遺傳因素外,多和個人動態生活不足有極密切關係。

一、健康動起來,身心都平衡

美國運動醫學會報告顯示,維持規律運動習慣,生理上可改善呼吸及循環系統功能,降低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強化骨骼、韌帶及肌腱的機能,也能增進活力,減少疲勞的累積。只要每天短短30分鐘的身體活動或規律運動,就足以產生有益健康的生理變化。

(一)心理健康方面:適度運動能促進正面的人格、減低心理壓力及緊張感、降低憂鬱及焦慮、穩定情緒、改善睡眠品質、提升自我概念及認知,對促進社會適應等,都有正面的效果。

(二)社會適應方面:社交的孤立不利於身體健康。社區健康操、高爾夫、槌球或水中有氧等團體運動,不但分享運動健身的好處,也讓生活更加精采、有趣,提供了與人接觸的健康社交機會。

二、動態生活運動建議

以每週三次,每次運動30分鐘為例。運動前先暖身5分鐘,再做20分鐘動態身體活動,如戶外步行、固定式腳踏車、室內踏(跑)步機、室內抬腿踏步、社區舞蹈、蹓狗、陪小孩運動或遊玩等,然後做5分鐘肌力體操,如坐下、站起或抓握毛巾捲等用力性活動。運動後再做5分鐘輕鬆伸展,配合緩慢的深呼吸及按摩,讓身體感受運動後的愉快。

三、運動安全不可少

選擇合宜的氣候,當室外溫度高於28℃,就盡量避免在室外運動,以免中暑。如果感到身體不適,千萬不要勉強,運動前、中、後要適度補充水分,每次喝80100c.c.,切勿大量飲水。外出運動時請穿著明亮、舒適、合宜的服裝及運動鞋,以確保運動安全。

運動要持之以恆,更要開心享受運動樂趣。快樂運動不僅健身,也能增進人際關係,提高生活品質。目前肥胖、慢性疾病和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都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從動態生活做起,一起快樂運動,就可以輕鬆愉快的擁抱健康!

蔡秀華╱ 臺灣大學體育室副教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