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塑膠袋  厚度冠全球

一、塑膠袋厚度與效果

(一)學者抨擊:學者比較各國狀況後指出,臺灣的塑膠袋厚度為0.06公厘,比起美、日、韓等國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是許多國家塑膠袋厚度的23倍。若按原始設計比較,0.06公厘厚的塑膠袋,不論拉力強度、撞擊強度、穿刺度或支撐度,都與0.020.03公厘厚者相差無幾,加上現在技術進步,只要製造時達到均勻,並不用厚到0.06公厘,這種厚度既不環保又顯得浪費。

(二)政府回應: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表示,塑膠袋管制厚度訂為0.06公厘,主要考量如此較堅固、耐用,以及塑膠袋製造成本。由於近來石化原料大幅上漲,且製造技術進步,塑膠袋製造成本與當初政策規畫時已不同,因此將重新調查、評估,在兼顧「付費取得」與「利於重複使用」的前提下,考量放寬塑膠袋厚度限制。

二、政策缺失

(一)專家質疑:專家指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原本希望透過讓消費者花錢買塑膠袋,達到重複再利用的目的,但實際上這些花錢買來的塑膠袋卻全都成為「垃圾袋」,導致廢棄塑膠袋個數下降,總重量卻上升。此外,一個塑膠袋成本不到一元,卻有業者一個賣兩元,業者從販售塑膠袋取得的利潤,屬政策性得利,應交回政府做綠美化基金。

(二)政府回應: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表示,民調顯示,對於付費買來的購物用塑膠袋,有50.9%的民眾會重複當作提袋使用,因此仍對塑膠袋減量有所助益。

三、塑膠製品回收

(一)塑膠容器回收成果: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61128日公佈統計數據指出,1998年推動資源回收四合一制度初期,每年約回收塑膠容器4.5萬公噸;到了2005年,回收量將近14萬公噸,若以600c.c礦泉水瓶推算,約有70億支的瓶子,體積約可堆滿四座臺北101大樓,若將它們串起來,長度可圍繞臺灣1,680圈。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表示,這相當於每年減少約2.8億垃圾處理成本,更創造每年約35億產值的再生原料。

(二)分辨塑膠材質,利於再生處理:塑膠材質有很多種,再生利用時須按不同材質分別處理,但民眾只要將廢塑膠容器集中在一起回收即可,回收商會為這些物品進行專業分類。以塑膠容器而言,至少要進一步依不同材質分類為PETPEPVCPPPS(如附表),才能讓再生處理廠利用。

  塑膠回收標誌

標誌

產品類型

標誌

產品類型

 

PETE

寶特瓶(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P

瓶蓋、吸管、微波爐食物盒(PP,聚丙烯)

 

 

HDPE

洗劑容器、牛奶瓶、超級市場塑膠袋(HDPEPE,高密度聚乙烯)

 

 

 

PS

分為未發泡或已發泡。未發泡即保麗龍,常見於部分飲品容器;已發泡即俗

稱的發泡膠,常見於包裝用膠粒、一次性保溫膠杯、包裝凍肉盛器、飯盒(PS,聚苯乙烯)

 

 

V

膠喉管、戶外傢俱、雨衣、保鮮膜(PVC,聚氯乙烯)

 

 

LDPE

牙膏或洗面乳軟管包裝(LDPE,低密度聚乙烯)

 

 

Other

不屬於以上六類的塑膠,常見於食物盒的軟蓋(Other,其他)

這些標誌由美國塑膠工業學會建立,可回收的塑膠容器均會附有一個以三個箭號圍繞而成的三角形標籤,標籤上會表示塑料類型

圖片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三)塑膠回收品再生製作:塑膠容器經分類後分別被壓縮打包成瓶磚,載往再生處理廠處理。不同材質可做成不同的塑膠製品,如PET材質的寶特瓶,約5個可做成1個環保袋;3PS材質的保麗龍餐盒可做成一支尺。

(四)資源回收重點:資源回收三步驟為「一衝二踏三分類」,民眾要盡量將回收塑膠中的殘餘物質清乾淨,不要混入衛生紙等雜物,才能確保再生塑膠的品質。

李宇政/人間福報民國96527 4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