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  我不「藥」高血壓

非藥物治療,即所謂「生活型態調整」。健康的生活型態有助於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菸、肥胖,若持之以恆,也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與腦中風。

一般人都不喜歡吃藥,坊間有關降血壓非藥物治療,種類五花八門,教人如何健康生活與飲食的書籍也汗牛充棟。然而,真正通過嚴格科學驗證並確認有效的並不多,醫學文獻公認有效的項目如下:

一、戒菸

吸菸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明顯高於非吸菸者,戒菸可算是預防心血管病最經濟且直接、有效的方法。中年以前戒菸的人,壽命與一般非吸菸者無異,所以吸菸者,尤其是高血壓患者,都應想辦法戒菸。

吸菸會明顯升高血壓,但往往被癮君子忽視,因為吸菸場合通常沒有機會量血壓,而量血壓場所通常都禁菸。如果在吸菸同時量血壓,就會發現血壓明顯上升。此外,吸菸會抵消降壓藥物療效,吸菸的高血壓患者對藥物治療反應較差。

二、減重

肥胖容易導致高血壓,反之,體重只要能減輕少許,就有明顯降壓效果,非藥物治療中,減重是最有效的降壓法。研究顯示,體重每減少1公斤,收縮壓與舒張壓平均可減少1~2毫米汞柱,因此體重過重的高血壓患者都應設法減重,最好能將體重控制在理想範圍。此外,健康減重還有助於控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如糖尿病、高血脂等,可謂好處多多,一舉數得。

三、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配合減重,有加成的降壓效果,應鼓勵高血壓病人進行規律的有氧運動,每週3~5次,每次約30分鐘,如快走、慢跑或游泳等反覆使用大肌肉的運動,規律運動約可將收縮壓降低4~8毫米汞柱。至於需要憋氣、用力負重的運動,如舉重、吊單槓等應避免,因為這類運動反而會使血壓上升。

四、節制飲酒

據調查,一般人口酒精攝取量愈多,高血壓盛行率與腦中風風險也愈高。大量飲酒後血壓會持續上升數日之久,在歐美社會酗酒是導致可恢復的高血壓最常見的原因,這些人戒酒後血壓多半可恢復正常。

有飲酒習慣的人,一般建議每日飲酒量不宜超過30公克酒精(約50%烈酒60c.c.或紅葡萄酒150~200c.c.)。大量飲酒也會抵消降血壓藥物療效,在建議的飲酒量之內則不會有影響。

五、限鹽與其他飲食改變

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每日食鹽攝取量若能減半,收縮壓約可降低4~6毫米汞柱。我們日常飲食平均鈉含量約8~10公克,100c.c.礦泉水或運動飲料中就有約5~35毫克的鈉,因此要嚴格限鹽。雖然將每日攝入的鈉減半並非易事,但是限鹽與減重一樣,只要攝食量減少,就有一定的效果,即使降壓效果不明顯,限鹽也可增強降壓藥物療效,使血壓較容易控制。

六、非藥物治療合併使用的降壓效果

各種非藥物治療合併使用有加成效果,研究顯示長期嚴格執行限鹽、減重、規律運動、節制飲酒,約可將收縮壓與舒張壓各下降8.6毫米汞柱,且持續多年,血脂肪與高血壓引起的左心室肥厚,也會有明顯改善。非藥物治療有兩個重要觀念:

(一)應長期實行:非藥物治療雖有一定效果,但要持之以恆並不容易,一下子要求病患做很多劇烈的改變並不可行。如何以循序漸進、溫和誘導的方式達成目標,需要醫療團隊與患者雙方面的配合,才能成功。

(二)應配合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的降壓效果還是有限度,在一般情況下頂多可將收縮壓與舒張壓各降5~10毫米汞柱。輕度高血壓患者,固然可先行嘗試非藥物治療數個月,再決定用藥與否,但血壓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上的中度或嚴重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尤其腦中風的危險很高,還是應及早用藥,配合非藥物治療,以期達到良好的血壓控制。

殷偉賢/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