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頭痛──小心青光眼!

青光眼是種會在不知不覺中奪走患者視力的疾病,這是眼壓過高所致,然而並非所有青光眼患者都毫無症狀,許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會感覺到因眼壓上升所造成的頭痛、眼眶痛。當患者向眼科醫師提到自己頭痛時,醫師多會告知患者要好好控制眼壓,但實際上仍有許多患者為慢性頭痛所苦。

一、不同類型青光眼導致的慢性頭痛

2007年於新加坡召開的第二屆世界青光眼大會中,美國加州大學寇曼醫師指出,大部分隅角開放性青光眼患者,眼壓上升的過程是漸進的,除非眼壓突然上升很多,否則患者通常不太會有感覺,也很少會頭痛,因此容易被忽略;而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患者,由於解剖構造的關係,眼壓起伏大,患者較易傍晚頭痛。

由於亞洲地區有較多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患者,因此寇曼醫師認為,比起歐美患者,亞洲地區的青光眼患者有較多慢性頭痛,因此在診斷青光眼時應詢問患者頭痛相關問題。

二、如何治療青光眼引起的慢性頭痛

呂大文主任依臺灣的經驗指出,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患者平時固然偶有慢性頭痛,但急性發作後,頭痛往往變得更嚴重,原因是急性青光眼發作後,三叉神經亦受到刺激,因此會造成眼睛、眼眶、太陽穴周邊與後頸部疼痛等,眼壓降低後,疼痛感雖好轉,但仍有不少患者觸摸上述部位就會疼痛不適。

以往對於這樣的患者,只能給予止痛鎮靜藥物減緩頭痛,但近年來以肉毒桿菌素治療偏頭痛的經驗逐漸為眼科醫師熟悉,發現以肉毒桿菌素減少患者疼痛的效果良好,便於大會中提出報告。

三、肉毒桿菌素應用歷史、原理與適應症

(一)眼科運用史:肉毒桿菌素的應用在眼科已有長久歷史,1989年起被核准用來治療斜視與眼瞼痙攣,2000年起被核准用於治療成人頸部張力不足,以減少不正常頭部姿態引起的頸部疼痛。

(二)作用原理:藉由與運動神經末端的接受器結合,阻斷神經肌肉傳導,形成肌肉麻痺,因此對於降低額外、不正常收縮引起的眼瞼痙攣非常有效。注射於頸部肌肉,可舒緩痙攣性斜頸症狀,如減少頭部扭轉的角度、減少肩膀高度、降低肥大肌肉體積及強度和減少疼痛,在復健科使用也很多。

(三)適應症:眼瞼痙攣、半面痙攣、局部肌肉痙攣、斜視、痙攣性斜頸、小兒腦部麻痺引起的肌肉痙攣與其他除皺紋治療、多汗症、偏頭痛、肌筋膜疼痛等,而用來治療青光眼性的頭痛則尚無報告。

四、結語

三軍總醫院眼科分析,2006年以肉毒桿菌素治療急性青光眼發作後的慢性頭痛患者,85%在治療後半小時,頭痛、太陽穴周邊疼痛皆獲得改善,效果可持續3個月之久,對於因急性青光眼發作導致睡眠不良、慢性頭痛的患者而言,生活品質大有改善。

雖然對肉毒桿菌素減少疼痛的機制仍不明白,與會中許多眼科醫師仍熱烈討論,認為在某些病患身上確實值得推廣。不過由於目前臺灣尚未將此一適應症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因此患者須依實際使用單位量自費使用。

呂大文/臺灣青光眼學會會長、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
翁儀臻/三軍總醫院眼科研究醫師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