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衛生保健──護牙小撇步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曾做過一項調查,指出臺灣6歲學童蛀牙比率高達88.3%;而日本口腔專家則認為,如能好好保護牙齒,到80歲時,完全可擁有20顆還在自己口腔裡工作的牙齒,以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老年口腔保健目標。因此希望每個人都能瞭解基本潔牙觀念,共同實施牙齒保健,達到人人健康的目的。然而要保持牙齒健康、預防蛀牙、減少牙周病發生,不能只靠牙醫師,還需自己做好護牙工作。

    以下介紹護牙三大原則:

 

一、攝取均衡營養

        不論任何年紀,若想擁有健康的口腔,必須先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許多對肌肉、骨骼有益的食物,對牙齒與牙床也有好處:

(一)維生素D:有助於強化牙齒與骨骼。

(二)維生素B:對牙肉組織血液供應很重要,多存在於麵包、五穀類中。

(三)維生素C:是健康牙肉的必要元素,多存在於蔬果類。

(四)蛋白質、鐵、鎂、鋅:對身體健康很重要,其中鎂、鋅更對牙齒與骨骼幫助很大,上述物質多存在於肉類、魚類與豆類中。

 

二、維持口腔衛生

        要維持口腔衛生,正確的刷牙方式很重要,除了吃完食物後立即刷牙,更要選擇合適的牙刷:刷柄要好握易操作、毛束間距不可過密、毛尖打圓、軟毛、刷頭應小、牙刷材質安全無毒且不易感染。此外,刷牙方法要正確,以下介紹貝氏刷牙法:

(一)將牙刷對準牙齒與牙齦交接的地方,刷上排牙齒時,刷毛朝上;刷下排牙齒時,刷毛朝下。

(二)刷毛與牙齒呈45~60度角,刷毛涵蓋一點牙齦,並向牙齒輕壓,使刷毛略呈圓弧,刷毛也與牙齒有大範圍的接觸。

(三)牙刷定位後,開始做短距離的水平運動,兩顆兩顆刷,來回刷約10次。

(四)刷牙時張大嘴,頭微仰,從鏡中可看到上排右邊最後一顆牙。之後由右後方頰側開始,刷到左邊。然後是左邊咬合面、左邊舌側,再回到右邊舌側,之後是右邊咬合面。如此有順序的刷,便不會有遺漏。可牢記刷牙順序的口訣「右邊開始,右邊結束」。

(五)刷咬合面時,也是兩顆兩顆牙來回刷。

(六)刷上排後牙的舌側時,刷毛仍對準牙齒與牙齦的交接處,刷柄要貼近大門牙。刷右邊舌側時,刷柄自然會朝向左邊,此時可用左手刷右邊的後牙舌側。

(七)後牙的頰側用同側的手刷,即刷右邊頰側用右手,刷左邊頰側用左手。刷柄可撐開臉頰,以利觀察。有一口訣可幫助我們記憶「刷頰側用同側手,刷舌側用對側手」。

(八)刷完上面的牙齒,再用同樣的原則與方法刷下面的牙齒。

        刷牙要勤快,牙線與牙刷並用,效果更佳。如刷牙受限於時、地,可改為漱口,漱口可將口齒間的食物殘渣沖洗乾淨,且能降低口中酸度,保持口腔清潔。若漱口也不方便時,可改為喝水、喝茶,均有利於口腔清潔,但不宜喝糖水或甜湯。

 

三、定期檢查牙齒

        無病預防,有病治療,應每半年看一次牙醫,不可間斷。牙縫或不易刷到的地方,要靠醫師協助清除牙垢、牙結石,同時還可檢查是否有其他口腔疾病,以便早期治療。做好口腔衛生保健,才能輕鬆享受人生。

明金蓮/臺北榮民總醫院護理部督導長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