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打通血管不能拖

 

 

你知道嗎?人體的心臟只有拳頭般大小,而負責供應心臟肌肉血流、氧氣和營養的,是直徑僅約3到4毫米的冠狀動脈,雖不粗大,一旦出問題,心臟幫浦功能將無法維持,並直接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危。

冠狀動脈堵塞 引發心肌梗塞

當冠狀動脈因動脈粥樣硬化或血管痙攣等原因造成管腔狹窄,阻礙血流,就會影響心臟肌肉血液供應,引發胸悶、胸痛、心悸、氣喘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冠心症」,俗稱「狹心症」或「心絞痛」。一旦冠狀動脈硬化斑塊表面出現裂痕,引發血液凝固形成急性血栓,完全堵塞動脈管腔,血流嚴重受阻,心臟肌肉會在短時間內因缺血、缺氧而壞死。

冠狀動脈完全堵塞約20分鐘,心肌開始壞死,也就是「心肌梗塞」。其後數小時內壞死範圍會逐漸擴大,除非有來自其他未堵塞冠狀動脈的側枝血液供應,或堵塞血管透過治療恢復通暢,否則堵塞將持續到影響範圍內的肌肉全部壞死為止。

心肌梗塞死亡率高 不可輕視

心肌壞死無法再長出新肌肉,只會結疤,而且將永久喪失功能。壞死範圍愈大,心臟功能也愈差,心肌壞死超過40%就會休克,若不立刻處理,死亡率可高達80%。即便緊急處理撿回一條命,也會因為損害範圍過大,心臟衰竭,身體健康狀況將大不如前。

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有時會引發惡性心律不整,造成病患猝死。有些病患尚未送到醫院就在院外死亡,甚至有人是這輩子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發作,造成來不及說再見的遺憾。近年來在治療上雖有長足進展,但患者於第一年內的死亡率仍約有10%,多半在病發後3到4個月內。

藥物可控制病情 但無法完全復原

症狀較輕的狹心症,心絞痛狀況穩定,治療以藥物為主,可減輕心臟負擔、放鬆血管、改善血流、預防血栓,再加上控制血壓、血脂肪、血糖等,病情多可維持穩定。

降膽固醇藥物除了降低膽固醇外,還能減輕血管發炎,減緩動脈硬化速度,減少心肌梗塞發生率。但藥物治療及控制危險因子,無法完全消除已形成的動脈硬化斑,病變仍會持續,只是速度有快有慢。

心絞痛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 預防惡化

部分病患第一次被診斷為冠心病時,已經是不穩定心絞痛。不穩定是指:比先前更輕微活動就會引發心絞痛;休息狀態下,心絞痛也會發作,或心絞痛的發作比以前頻繁或難過程度加劇等。這些症狀和急性心肌梗塞往往一線之隔,可能是前兆。

大多數不穩定心絞痛病患的阻塞情況都相當嚴重,應考慮接受心導管檢查,除確定診斷外,可進一步做氣球擴張術或裝置血管支架,打通血管,嚴重者甚至要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打通血管或手術後,仍需注意生活型態及接受藥物治療,積極預防疾病進展,減少疾病復發。

殷偉賢/聯合報103年2月6日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