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指數偏高 癌來了?

 

 

常有民眾憂心忡忡拿著健檢報告衝進診間,劈頭就問:「我這個腫瘤指數偏高,該怎麼辦才好?是不是得了癌症?需不需要住院?」一般健檢中心常驗的腫瘤指數,大約包括以下幾種:

一、CEA

腺癌,尤其是腸胃道腺癌,會分泌過多CEA。但在其他非惡性腫瘤的狀況,CEA也可能上升,如吸菸、消化性潰瘍、肝硬化、胰臟癌或肺部、膽道或甲狀腺有問題等。 臨床上,CEA值超過10ng/ml,出現惡性腫瘤的機率很大,但CEA值無法用來篩檢惡性腫瘤,也無法用來偵測不明轉移腫瘤的原發處。目前CEA的應用,主要是在針對已確診為大腸癌的患者,追蹤術後是否有復發,或是用來評估化療效果。

二、CA 19-9

胰臟及膽道癌症時可能上升,但其他良性的疾病,如膽汁滯留、膽道炎、胰臟炎等,也會上升。但CA19-9也不具有篩檢癌症功能。

三、AFP

又名血液中胎兒蛋白,懷孕、肝細胞癌、肝硬化、急性肝炎恢復期、生殖細胞腫瘤等,都可能造成AFP上升。對一般民眾來說,AFP無法作為篩檢肝癌指標,但在肝癌高危險群,如B肝帶原者、肝硬化患者,每年都應檢查AFP及腹部超音波。

四、CA-125

卵巢癌會造成此數值上升,但CA-125並沒有早期發現癌症的作用,因為其他腸道或婦產科疾患,也會有CA-125上升的現象。在特定的族群中,例如有卵巢癌家族史、停經婦女發現無症狀骨盆腔腫塊時,CA-125便是用來偵測是否罹患卵巢癌的利器。

五、PSA

在攝護腺癌、攝護腺炎及良性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外傷時,此數值會上升。但研究也發現,如果以PSA數值配合年齡、每年PSA上升速率,可用來篩檢攝護腺癌。目前建議,若無攝護腺癌家族史,可在50歲時做第一次PSA檢查,若有家族史,則需在40歲時就做第一次PSA檢查。

一般來說,腫瘤指數並不適合作為篩檢工具,AFP及CA-125在醫師診斷下,可以用來評估高危險群罹癌機率;PSA也許是目前腫瘤指數中,「勉強」可用來篩檢是否罹癌工具,但必須配合病人危險度、年齡及PSA上升速率。

了解腫瘤指數的應用及限制,下次拿到健檢報告時,就不會再因為腫瘤指數偏高,而如此恐慌了。以下教你如何看待腫瘤指數:

一、腫瘤指數偏高,並不代表罹患癌症,而腫瘤指數正常,也不代表沒有罹癌的可能。

二、腫瘤指數應配合醫師,加上家族史、年齡、症狀、是否吸菸及喝酒、飲食習慣等危險因子,也許能夠提高參考價值。

三、已經確診癌症的病人,必須按時追蹤腫瘤指數,監測癌症是否復發。

四、般來說,癌症侵犯範圍愈廣,腫瘤指數就會愈高,因此,若腫瘤指數非常高,轉移性癌症機率也會比較高。

聯合報/王家泰/署立臺中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