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 讓人沒「齒」難忘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調查報告,年過30的美國人,3人中就有1人罹患牙周炎,年齡增加,牙周炎的發生率和嚴重度更高;65歲以上的銀髮族,更有將近3成牙齒都掉光了。

一、臺灣人護齒意識嚴重不足

根據國內的診療經驗,民眾的牙周炎罹患率、波及的牙齒範圍和疾病的破壞程度,甚至全口無牙的老年人口,均比美國高出甚多。特別是低收入者,很多人沒有買保險,也缺少口腔保健的常識和習慣,除非牙齦腫痛到不能忍受的程度,否則不會去看診治療和定期維護保養,可見國人護齒意識嚴重不足。因此我曾一再指出,牙周炎是長期威脅民眾口腔健康的「隱形流行病」。

牙周炎到底和生活品質有什麼關係?國人的牙周炎常常在輕微時欠缺治療和保養,等程度嚴重時才不得不治療。此時牙周炎已進行到中、晚期,許多牙齒搖搖欲墜、牙齦腫脹、牙槽骨嚴重破壞、口臭四溢、牙齒移位和咬合不正;吃東西困難,也加重牙齒的不舒適感,只能進食流質食物。

二、易導致社交退縮及營養失衡

這種狀態會引起精神躁鬱、情緒不穩,進而影響工作態度和耐心。由於口腔氣味不佳,加上牙齒移位或門牙出現縫隙及暴牙,顏面外觀不雅,自尊信心不足,常易導致社交退縮。

另外,由於牙齒咬合產生移位和搖動不穩,因此只能進食鬆軟食物,如蛋糕和豆腐等,無法吃肉類和穀物,長時間下來易導致營養失衡,加速細胞和生理的老化。嚴重牙周炎在治療上,可能要拔掉許多無法醫治的牙齒,還要進行各種牙周病治療和手術,療程往往長達6個月至1年,如此一來上班族經常要請假,帶給公司和個人無數困擾。

三、治療代價 高得嚇人

即使牙周炎控制住了,接下來還有一大筆假牙(義齒)或人工植牙的費用;有些病患甚至要先進行齒列矯正,將牙齒排回正常位置後才能做假牙。這樣的情況真是個大浩劫,但是能不管嗎?若是棄之不理,就只能等著做個「無齒之徒」了。

所以,牙周炎早期不治療,不光是帶來身體的病痛、咀嚼功能的喪失,也直接影響顏面美觀、加速器官老化,影響每天的工作情緒、自信心和社交關係,帶來嚴重的職業危機,除此之外,還須負擔長期且龐大的治療、復健費用,面對如此情境,還有什麼生活品質可言?真是只能用「災難」或「浩劫」來形容了!

四、無聲流行病 莫輕忽

因此,大家不要忘了「牙周炎是無聲流行病」,年輕時每6個月至1年做一次完整的牙周檢查和洗牙,發現問題應盡快治療,才能永保牙周安康。有了健康的牙齒和牙周,才能快快樂樂的說話、微笑、工作及享受美食,保有優質的健康和生活品質。

侯連團/臺大醫院牙周病科醫師
2008.7.17

 

本文著作權為幼獅編輯部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幼獅編輯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