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出門  平安回家

      ──旅遊急症的預防及處理

【邱苓瑜/臺北榮總急診部住院醫師

每逢連續假期,不論國內旅遊或搭機出國,都是民眾最喜愛的度假方式。但旅行最要緊的莫過於快快樂樂出門,也能夠平平安安回家;因此要避免旅途中身體不適,就不能輕忽行前的充分準備,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以下簡單介紹幾項旅行中較常發生的疾病,及其預防與處理。

一、腹瀉

旅行者腹瀉是相當常見的旅遊急症,發生率可達50%,病原體大致可分為細菌、病毒及寄生蟲三種。前往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等開發中國家時,應特別注意飲食的衛生,包括避免生食及暴飲暴食、確保飲水安全、選擇衛生設備較佳的旅館和餐廳,並可自備餐具。若發生上吐下瀉的症狀,應暫時禁食,補充適當的水分及電解質,並可視情況服用止瀉藥。若是在特別的流行病區、免疫不全、曾做過胃切除手術、老人或伴隨發燒發冷的人,則不宜自行服用止瀉藥,應立即前往當地醫院做適當處置。回國後若有發燒、發冷或腹瀉現象,也應馬上告知相關檢疫單位,以確保自身和家人安全。

二、高山症

多發生在登山者或前往高地(如西藏)旅遊者,高度通常在 3,000公尺以上,且上升速度愈快,發生率就愈高。高山症初期多以喘、頭痛、疲憊、失眠及步態不穩來表現,因此可能被誤認為簡單感冒;若沒能及早發現,可能惡化為肺水腫或腦水腫,繼而引發昏迷、抽搐甚至死亡。發生高山症時,立即下降高度、給予氧氣及利尿劑等,都可以改善症狀並降低死亡率;出發前服用acetazolamide 500mg

,每日上升高度不超過 350公尺,則是預防高山症的方法。

三、凍傷 

爬高山者或到雪地旅行者可能會發生凍傷。初期患肢會有針刺及燒灼感,進而麻木、疼痛,更甚者皮膚會紅腫、起水泡;立即以40度左右的溫水浸泡患肢是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治療。

四、飛行急症 

機艙內低壓乾燥的環境,容易引起諸多不適,如暈眩、耳鳴、焦慮、脹氣、經濟艙症候群,甚至心臟病發。因此有心衰竭者應避免飛行,於機艙內須補足水分、避免酒精攝取,以避免脫水引起的不適,同時還應週期性的活動下肢,以避免長途飛行可能造成的靜脈栓塞。

此外旅程中還應攜帶基本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如:止痛藥(阿斯匹林或普拿疼)、止瀉藥、感冒藥、暈車藥、胃藥、防蚊液、止癢藥膏、急救包(優碘、紗布、ok繃)、個人用藥等,最好也能攜帶個人的英文病歷表。若旅途中出現不適,症狀或病情愈趨嚴重,還是以健康為重,盡快到醫院治療。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