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鐵枴  腋下枴杖的正確使用法

【振興醫院物理治療師/簡辰霖】

當下肢受傷、骨科或其他手術後,常需使用輔具輔助行走,腋下枴杖是其中最常使用的一種,適合平日活動範圍較大、年紀較輕的人。使用腋下枴杖的目的在減少受傷肢體負荷、減少疼痛,支撐身體重量,平時行動不便或平衡感較差的人,也可使用枴杖來幫助活動。

常在電視連續劇及日常生活裡見到許多枴杖使用不當的例子,許多人總是習慣性的將腋下緊緊靠近枴杖,然後把身體重量全放在上面;或是枴杖太短,導致使用者彎腰駝背;或是手足無措,變成同手同腳行走的機器人。

這些都是不正當的使用方式,不但無法發揮枴杖最佳功能,一不小心還可能因此跌倒受傷。臨床上,使用失當造成常見的傷害包括:因壓迫腋下造成臂神經叢損傷、肌肉用力不當拉傷、姿勢不良產生的脊椎側彎與腰痠背痛,及皮膚磨損擦傷、水泡破皮等。

使用枴杖時可分為單側或雙側,使用前必須先檢查是否有防滑橡膠底座,枴杖螺絲零件是否牢固,然後調整到合適高度,方法如下:

一、使用者在輔助下站立,肩膀放鬆,枴杖底座位置,距離小腳趾外前方45度約10公分,枴杖頂端距離使用者腋下應有23指寬的距離,此即標準高度。另一方法為,使用者腋窩到腳跟距離加2吋,即是合適的枴杖高度。

二、當枴杖高度調整完成後,接下來就是調整手把位置,握住手把之後,使用者手肘需彎曲2030度,才能達到最佳使用狀態。

三、使用枴杖站立時,應將枴杖放在小腳趾外前方45度,距離10公分位置,使枴杖底座與使用者雙腳連成一個梯形(雙支枴杖)或三角形(單支枴杖),如此才能增加支撐,使用者應用手臂將枴杖夾緊(盡量靠近身體),以雙手支撐身體重量(手肘伸直的力量),而非腋下支撐。

茲將最常見的行走方法「3點步態」,說明如下:枴杖(第1點)——患側(第2點)——健側(第3點),依序向前。不論單支或雙支枴杖使用都是如此,若是使用單支枴杖時,應將枴杖拿在健側,遵循枴杖(第1點)——患側(第2點)——健側(第3點)原則,依序向前行走。

站立時,將枴杖放在小腳指的外前方45度,距離10公分的位置,雙手夾緊

枴杖頂端距離腋下應有2~3指寬的距離,手肘應彎曲20度~30

示範/振興醫院物理治療師吳孟璇  圖示提供/簡辰霖

其他行走方法包括:

一、2點步態:枴杖+患側(第1點)——健側(第2點)。

二、4點步態:左手枴杖——右腳——右手枴杖——腳。

三、搖擺步態:雙枴向前——雙腳同時離地,將身體以搖晃方式向前。

四、上樓梯:健側先上樓——枴杖與患側同時上樓。

五、下樓梯:枴杖先下樓——患側下樓(健側彎曲)健側下樓。

專業物理治療師會教導正確安全有效率的枴杖使用方式,作為日常活動的輔助工具,初次使用者也許不能太快進入狀況,但只要多練習,同時在治療師指導下,訓練肩膀、手臂肌力與心肺耐力,也可以行動靈巧、健步如飛。

古人以枴杖作為武器,現代人將它當作行動輔具,但錯誤使用方法會讓枴杖變成多餘的負擔,同時在使用時也會感覺費力,所以必須選擇適當枴杖與正確使用方法。記住走路時「抬頭挺胸,手臂夾緊,雙手支撐」原則,才能安全同時事半功倍。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