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脫泡蓋送  搶救燒燙傷

【羅志煌/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急診科醫師】 

日常生活中或新聞媒體上常有燒燙傷的事件不斷上演,例如交大學生因吃羊肉爐燙傷下體而寫成的日記,前陣子在網路上更是受到熱烈討論。因此,當家中有人或小孩受到燒燙傷時,掌握黃金時間針對燙傷部位做正確的處理,其實就能將傷害降至最低。

 

一、搶救燒燙傷的重要程序──沖、脫、泡、蓋、送

「沖脫泡蓋送」是搶救燒燙傷的重要處理程序,因為人類的皮膚在接觸到攝氏五十度的溫度約十分鐘才會遭受傷害,一旦接觸到攝氏七十度,只要一秒鐘就會導致燒燙傷。所以在燒燙傷後,皮膚要立即局部降溫以減低傷害,沖涼水是最可行的方法。沖洗的時間越早越好,即使表皮已有脫落,還是要持續以涼水沖洗,不要因為怕受到感染而不敢沖洗,沖洗的時間約持續半小時左右,直到疼痛有顯著減輕為原則。

 

正確執行燒燙傷處理程序,勿錯失黃金搶救時間

雖然大部分的人對燒燙傷處理口訣耳熟能詳,但一旦發生燒燙傷意外時,反而會忽略就醫前的緊急處置,以致錯失搶救的時間。例如當小朋友遭受燒燙傷時,常會因疼痛而大聲哭鬧,使得家長常為了安撫小朋友,以致忘記立刻沖水降溫,或只是快速沖一下,就急著直接送醫。

其實若在送醫過程中,錯失了搶救燒燙傷的黃金時間,易使皮膚留下疤痕,甚至讓原本有機會自行痊癒的燙傷變成需接受植皮手術的治療。因此,一旦發生燒燙傷時,一定要保持冷靜,依「沖脫泡蓋送」的原則處理,確實執行沖水的動作,在降低熱傷害後,緊急送醫治療,

 

三、遠離危險區域,避免釀成悲劇

平日要如何避免燒燙傷的事件發生呢?除了要注意生活上的小細節外,家中有小孩的家長更要讓小朋友遠離廚房、浴室等危險區域,以免造成悲劇發生。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