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模擬人在急重症實境

模擬訓練的未來發展

【臺北榮總教學研究科/郭正典主任】

【臺北榮總麻醉部外科加護中心/尹彙文主任】

        自從血氧濃度監測器(pulse oximeter)發明以來,實境模擬(scenario simulation)曾被認為是醫學教育上最重要的進步。實境模擬勢必成為未來教育、訓練、研究及能力測試的發展方向。本文將介紹使用醫學模擬器(medical simulator; patient simulator; 以下稱為模擬人)作為急重症、麻醉或其他醫護領域的訓練,並討論模擬人在其他方面的應用。

 

一、使用模擬人(simulator)的原因

  很多醫學文獻都指出有許多醫療不幸,是人為疏失及臨床技術不熟練所造成的。根據統計,美國每年有44,000至98,000人死於醫療過失,其死亡人數遠超過機動車事故、乳癌及愛滋病患者的死亡人數。因此,臨床技術是否純熟是病人生命受到保障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醫事人員遇到緊急事故時能否逢凶化吉的主因之一。模擬人可提供醫事人員反覆練習各項臨床技術的機會。經由不斷的演練、操作與修正,醫事人員可以提升其臨床緊急處置的能力。

 

二、使用模擬人的優點

(一)不會影響病患安全與隱私。

(二)劇情模擬時可容許錯誤的判斷及不正確之技術操作。

(三)可重複呈現一般或罕見急重症病情的劇情,由個人或小組成員來治療模擬人。

(四)在逼真的模擬環境中,可以使用各類複雜的臨床儀器及設備。

(五)在模擬過程中可以暫停操作以供臨場的即席討論,或重新模擬示範正確,或改以替代的處理方式及技術以重新演練。

 

三、模擬人於醫學之應用

  模擬人可以應用在一般醫學或特殊科別的教育及訓練的各個階段:

(一)一般醫學教育(Public education):模擬人可以用來展示及表現各類醫學特點,示範各種訓練計畫,供學員選擇欲參加的類別。

(二)醫學生之醫學教育:以往醫學教育使用的動物,如老鼠、狗、兔子等,其價格愈來愈昂貴,而且在生理及藥理學的實驗教育上也很不理想,有殘害動物之嫌。許多醫學院漸漸使用模擬人來取代此種傳統的教育方式。

(三)護理人員:模擬人目前被用作護理人員團體訓練,設計的劇情包含急重症的處理,如呼吸衰竭、阻塞、嘔吐、外傷、出血等。

(四)實習醫師:澳洲的 Royal Perth Hospital 從1998年開始就使用模擬人訓練所有的院內實習醫師有關氣道處置和心肺復甦術的技巧,包含藥物治療等。

(五)住院醫師:世界各地目前有許多醫學中心擁有專門的模擬訓練中心,提供各科住院醫師多樣的訓練課程,包括氣道訓練、急救訓練、一般及特殊技術訓練、外科及麻醉住院醫師再教育課程等。

(六)研習營(Workshops):模擬人可作為各項研討會、研習營技術訓練的主要教材,研習營的內容可包括困難氣道處理、高級心臟救命術、心律不整、麻醉誘導模擬等。

(七)藥廠及醫技產品:部分的藥商及醫療儀器公司在產品上巿之前,會利用模擬人來作為產品介紹的方式。

 

四、模擬人可作為研究之用

  在模擬人發展之前,很難複製出臨床醫護人員真實的工作情形。現在則可利用模擬人逼真的效果來研究如何有效獲得各項臨床技術,以瞭解在各種臨床狀況下應如何正確地工作。

 

五、醫學模擬人的未來

  目前超過1/3的美國醫學院擁有模擬人的模擬訓練中心,每年也有愈來愈多類似的中心成立。在澳洲,三大模擬中心(Sydney、Melbourne and Perth)共同訂立了一套模擬教育的標準,建立良好的交流方式;並且由相關醫學會認可。其間更不斷的相互交流,互通構思及操作技巧。目前使用模擬人的教育訓練愈來愈廣泛,未來也勢必愈來愈蓬勃發展。

 

六、結論

  「SimMan」是個多功能的病人模擬裝置,指導員藉由劇情編撰可呈現臨床上真實病例的處理過程,讓身處於臨床的各級醫事人員反覆練習各項臨床技術與技巧,做正確的決斷。經由不斷的演練與操作,學員不但可熟悉技術操作,尤其加強臨場時急救團員間的互動與合作,還可讓病患解除被實驗的痛苦,減少人為操作的失誤甚至生命的威脅,進而降低醫療糾紛,提升醫療品質,改善醫病關係。

  希望模擬人的引進能將臺灣的醫學教育訓練帶向一個新紀元,尤其是有關急重症及氣道訓練這一環節。也希望模擬人訓練器能替病人營造一個更安全的就醫環境。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