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黑道老大──紅火蟻

【蔡怡萍/青年日報9392 6版、許哲耘/9394日第4版、政戰學校新研所教授 吳冠輝,酆台英紀錄整理/9394日第2版】

        紅火蟻,又一外來物種進軍臺灣!來自南美洲的紅火蟻,約2001年入侵臺灣,造成危害的區域和程度持續擴大,茲將紅火蟻造成的危害,和政府採取的因應措施作一介紹:

 

一、紅火蟻的危害

  人體若遭紅火蟻叮咬後會注入大量酸性毒液,毒液進入人體後灼燒感會持續1小時以上,4小時後,被叮咬處會形成白色膿泡,若膿泡破掉,則會引起細菌性的2次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嚴重者可能休克致死。

        紅火蟻除了對人體造成威脅之外,在國家經濟和環境上也形成了危害。臺灣目前遭紅火蟻危害地區約4,000公頃,包括桃園大園鄉、蘆竹鄉、臺北縣林口鄉、嘉義水上鄉等。紅火蟻隨著交通運輸,及洪水等因素逐漸蔓延,不但在廢荒地、農地築巢,甚至還會在公共設施和居家的電器箱築巢,如電表、電纜線箱、機場跑道燈箱等,造成電線短路或設施故障。

 

二、政府因應措施

  目前紅火蟻正在適應臺灣環境,屬防治黃金期,若此時不防治,後果將一發不可收拾。為強化入侵紅火蟻防治工作之推動,農委會召開跨部會會議,並成立紅火蟻緊急防治三年行動計畫。三年行動計畫預期在第一年有效控制入侵紅火蟻之發生面積,杜絕擴散蔓延;第二年降低危害程度,由高密度防治到低密度;第三年控制發生密度在低密度,甚至完全撲滅。並成立跨部會入侵紅火蟻緊急防治會報、防檢局紅火蟻緊急防治小組、各縣火蟻防治工作小組,以加強防治工作之推動、督導及管考。另外,為提升國內紅火蟻防治效率,防檢局持續委託學術研究單位組成紅火蟻防治諮詢中心,研發有效防治方法。我國亦可參考美、澳等國的防治經驗:以餌劑、獨立蟻塚處理法共同配合的二階段防治步驟齊頭並進,在紅火蟻覓食期灑餌劑,7~14天之後再使用獨立蟻塚處理法,並持續進行直到問題解決。

 

三、全民參與生物國防

  防治外來生物入侵,除須建立相關的防治網之外,還應從瞭解生物習性及全民參與「生物國防」著手。如至今令農業單位最頭痛的福壽螺,當初引進的目的著眼在增加農民收益,詎料福壽螺的口感並不受國人欣賞,養殖者未獲利後便隨意棄養,豈料一時之便卻換來至今農作物巨大的損失。這個慘痛的經驗,不只出現在福壽螺,也體現在如緬甸鼠等寵物身上,這都是國人不注重生態國防所致。因此,國人千萬不要忽略生物國防教育的重要,紅火蟻入侵既是事實,且被咬的人可能休克致命,這樣嚴重的事不容我們輕忽。

  隨著全球化的國際情勢發展,外來物種入侵現象是不可避免的,當防檢單位嚴格查察之同時,若國人亦養成「發現外來入侵生物」立即向農委會或是相關單位通報的好習慣,如此雙管齊下,才能永絕外來生物的入侵威脅!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