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意外事件的防治

【鄭玫枝/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一般兒科主治醫師

兒童意外事件可分為外傷性和非外傷性意外。其中外傷性意外事件是指因外傷而造成身體創傷,如跌傷、割傷、頭部撞擊、骨折、燒燙傷、過度搖晃嬰兒而致顱內出血等。非外傷性意外事件則包括誤食藥物、異物或家用化學物質,吸入有毒氣體,以及溺水、窒息等。

一般而言,兒童外傷性意外的發生率多於非外傷性意外,且大多屬於皮肉輕傷,但當較嚴重的外傷或非外傷性意外發生時,結果常令人扼腕,輕則造成器官功能失常,重則危及生命。因此,學會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對照顧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兒童意外事件的防治原則

(一)不可讓小孩獨處(尤其是六歲以下的孩童),也不可將小孩交給其他小孩照顧

(二)託人照顧小孩時,須先留意對方的居家安全和育兒能力

(三)注意家中擺設,任何危險物品或藥品不可置於幼兒可及之處

(四)餵食幼兒時,避免給予果核或具韌性的食物,以免嗆入或堵塞呼吸道

(五)避免過度搖晃小嬰兒

(六)照顧者應注意身教,從小施予安全教育,教導孩子如何避免危險

(七)坐車時,孩子應坐後座,並以安全座椅固定,且切勿將孩子單獨留在車上

(八)注意家中熱源、電源、瓦斯開關等,應隨時關好,並避免孩童觸及

(九)端熱湯或放熱水時,應特別注意孩子動向

(十)勿將飲料瓶裝入其他物質,如清潔劑、農藥等,以免孩童誤食

(十一)平時應多研讀及收集安全照護的相關資料,充實個人知識,以便在事件發生時,做最妥善的第一線處理

(十二)家中應備有緊急醫藥箱,居家的裝潢與設備也應以安全為第一考量

(十三)外出時應隨時注意安全設施和逃生通道

二、意外事件的處理原則

一旦意外事件仍不幸發生時,應依下述原則處理︰

(一)冷靜沈著,先設法脫離危險

(二)急救第一,追究其次

(三)一般急救準則:

1.      維持呼吸道通暢。

2.      維持呼吸:若不能自行呼吸時,要立刻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3.      維持血液循環:若沒有脈搏應立即施行心臟按摩。

4.      及早求救及送醫治療

(四)燒燙傷:謹記「沖、脫、泡、蓋、送」五字訣並切實執行,切勿胡亂塗抹東西

(五)出血:若有傷口出血時,應避免汙染,盡快以乾淨的紗布或毛巾局部壓迫止血後,立即送醫

(六)移動病患前,應先注意是否有骨折或脊椎受傷的可能,若有則需加以固定後再移動,以免傷勢加劇

        發生意外事件時,不當處置可能造成二度傷害,因此父母及師長平日應多充實安全與急救的相關知識;若對傷害程度不確定或對處理有任何疑問時,即使傷勢暫時穩定,仍應送醫診治。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