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蟲子咬我?

        當皮膚長出成群劇癢疹子的病人問醫師:「什麼蟲子咬我?」皮膚科醫師的頭痛時刻就來臨了。

        這種情況依筆者的經驗,跳蚤、小黑蚊、禽蟎、毛蟲都有可能是罪魁禍首。蚊子叮咬雖然也可以出現聚集成群的包,但蚊子看得到,故意考醫師的病人很少。

        醫師的困難為,光由疹子外觀來判定跳蚤、小黑蚊、禽蟎叮咬或是毛蟲皮膚炎不甚容易。此時醫師只好參考病人疹子的分佈狀況,以及病人何時、何地被咬等蛛絲馬跡來推敲是那一種蟲子造成的。筆者茲提供一些臨床心得供讀者參考:

一、跳蚤

        跳蚤吸血時,大都是一次咬好幾個包,當疹子以兩、三包為一組,排列成一直線或三角形,成群出現時(圖1),先考慮是不是被貓、狗、老鼠的跳蚤叮咬了。

        跳蚤由地面往上跳叮人,由於跳的高度有限,所以跳蚤叮咬的疹子大都見於膝蓋以下的地方,尤常出現於腳踝附近(圖2)。可是人如果於坐、蹲、躺時被跳蚤叮到,則疹子會長在臉、脖子、肩膀、手臂或身上。

        跳蚤喜歡停在衣服或襪子的邊緣吸血,如病人的內褲或襪子邊緣出現一排蟲咬的疹子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跳蚤叮咬(圖13

   圖 由疹子呈兩個包、三個包的形態出現,又位於內褲邊緣的兩個特徵,可知其為跳蚤叮咬的疹子

   圖沒穿襪子的人被跳蚤叮咬時,常在腳踝處長出一堆紅疹

   圖 襪子邊緣有一排蟲子叮咬的疹子,幾乎可肯定是跳蚤惹的禍

二、小黑蚊

        小黑蚊體型微小(圖4),學名為「臺灣鋏」,雖被稱為「蚊」,但不是蚊子,閩南語稱之為「烏微」、「烏微仔」、「烏微蚊」、「烏su蚊」、「小金鋼」、「烏頭狗」等。

        小黑蚊叮人打的是「蟲海戰術」,民眾於假日出遊,去郊外、鄉村、風景遊樂區或其他山間水邊的地方,回來後四肢出現成群癢得要死的紅疹,以小黑蚊的傑作居多。小黑蚊叮咬的疹子與跳蚤叮咬的疹子常常無法分辨(圖5),筆者的經驗為:

(一)病人在都市內或屋內被咬,先考慮跳蚤,在市郊、鄉下被咬,考慮小黑蚊。

(二)小黑蚊飛行高度可到一個人高,叮得到人的手臂,如病人手腳四肢都有疹子,先想到小黑蚊,只有小腿被咬,先想到跳蚤。

(三)疹子密密麻麻時,小黑蚊叮咬最有可能(圖6),跳蚤的機會低一些。毛蟲皮膚炎也能如此,但疹子大多分佈於身體單側(圖7)

(四)小黑蚊不會叮穿衣服,也不會鑽進衣服內叮人,如於衣褲覆蓋處冒出成群的包,先考慮跳蚤叮咬或毛蟲皮膚炎。

(五)小黑蚊只在白天咬人,如病人於天黑後或睡覺時被咬,先考慮跳蚤。

        凡事都有例外,上面所述並非一成不變的準則,再加上病人不一定講得清楚,故醫師依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判斷最重要。

   4   小黑蚊長得很小,不特別留意看不太到,所以常有人被叮咬而不自知

   圖5   此病人的疹子乃小黑蚊叮咬所致,外觀與跳蚤叮咬無法區分,因此醫師詳問病人何時、何地被咬很重要

   圖6   看到腿上冒出多到數不清的包時,先考慮小黑蚊叮咬

   7   局限於右上肢與身體右側的毛
      蟲皮膚炎

三、禽蟎

禽蟎為鳥類的寄生蟲,吸鳥血維生(圖8)。當住家或是工作場所的冷氣機、窗臺、陽臺上有鴿子、麻雀築巢時,鳥身上的禽蟎可能經由窗子或冷氣機的縫隙爬入室內,進入室內後找不到宿主,只好叮咬人類吸血。

    禽蟎叮咬的疹子也是成群出現,常見於衣褲邊緣,特別是內衣(圖9)、內褲、胸罩的旁邊,由於這些特徵很類似跳蚤叮咬的疹子,加上醫師不熟悉禽蟎,往往誤認為是跳蚤叮咬(圖10)。

當病人四肢及身上出現很像跳蚤叮咬的疹子,可是家中無寵物及老鼠,醫師一定要問清楚病人住家及工作場所外頭有無鴿子、麻雀,還有室內有無會爬的小蟲子咬人,以免誤診了禽蟎叮咬病例。

   圖8    寄生於鴿子的「熱帶禽蟎」Ornithonyssus bursa。禽蟎叮咬常被醫師忽略

   圖9   病人習慣穿無袖內衣睡覺,結果禽蟎叮咬的疹子集中於腋窩處,此特徵與跳蚤類似

   圖10   小孩露肚皮睡覺,禽蟎在腰部咬出許多疹子,此特徵也很像跳蚤叮咬

四、毛蟲

毛蟲的毒毛扎到人的皮膚會引起毛蟲皮膚炎,有些時候與小黑蚊、跳蚤叮咬的疹子區分不易。此時醫師應注意一下疹子的整體分佈狀況,如果疹子左右不對稱分佈,且密集出現在身體局部(圖7),那毛蟲皮膚炎就要列入鑑別診斷。

林仲/臺北市林仲皮膚科院長

圖1~10/林仲院長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