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錯誤觀念 傷口處理不NG

 

 

日常生活中,難免不小心身上會出現一些傷口。多數人這時會打開家庭醫藥箱,使用雙氧水、優碘、生理食鹽水、藥膏和各種敷料消毒包紮。小傷口的處理隱含著大學問,相關概念大家不可不知。

雙氧水、優碘非必要 手法正確免汙染

雙氧水和優碘是許多人消毒傷口的首選,甚至認為塗抹雙氧水時產生的泡沫和劇痛是代表傷口上的細菌已被完全消滅。事實上,雙氧水和優碘雖能殺菌,卻也會破壞肉芽組織,減少白血球活性,因而降低皮膚再生能力。專家表示,一般傷口清潔,以生理食鹽水沖洗即可。若傷口沾有泥沙等髒汙物,可先用優碘清潔、殺菌,再以生理食鹽水輕輕拭去,或將優碘稀釋後再使用,都可減輕優碘對傷口的負面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清潔、消毒傷口時,棉花棒方向應採螺旋式「由內往外」或直式「由上往下」(如下圖),以免造成傷口汙染。

 

傷處抹藥視情況 適度溼潤癒合快

傷口應保持什麼狀態最適當?針對擦傷,一般人往往塗抹抗生素藥膏「保護」傷口表面。其實只有在傷口發生感染時才需要使用抗生素藥膏。若未對症用藥,反而會影響傷口癒合。此外,許多人認為傷口應該保持乾燥,使其盡快結痂。但根據研究,在適度溼潤的環境下,細胞再生能力更佳。乾淨的溼潤傷口,其癒合速度較乾燥傷口快約1.5倍。因此視情況使用敷料,讓傷口保持適度溼潤,才是正確的做法。

 

換藥次數應斟酌 好習慣+勤防曬

每天為傷口換藥,也是傷口處理的常見迷思。傷患應依照傷口性質與癒合情況決定換藥次數,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醫護。過度頻繁為傷口換藥和敷料,反而容易導致感染與延緩癒合。年齡、營養攝取、罹患疾病與生活習慣等,同樣是影響傷口痊癒的因素。建議除了正確護理傷口,也應避免吸菸、飲酒與攝取刺激性食物,並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當傷口皮膚再生後,則要注意防曬,減少因色素沉澱而留下明顯疤痕的機率。

 

只要掌握傷口處理的正確觀念,例如合理使用優碘等藥物,並保持傷處清潔與適度溼潤,一般傷口都能很快癒合。但若被流浪貓狗、蛇、老鼠、鼬獾等動物抓或咬傷,或是傷口出現紅、腫、熱、痛、散發異味等異常現象,則應盡快就醫,以免讓小傷釀成對健康的嚴重危害。

 

本文著作權為幼獅編輯部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幼獅編輯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