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防蟲用品──樟腦油

 

 

一、樟腦油中毒案例

阿強某日在喝醉酒後不小心誤飲放在桌上的樟腦油,雖立即發覺有異而自行催吐,但仍全身抽搐且陷入昏迷,緊急送醫急救。在氣管插管與給予藥物治療後,因病情嚴重轉診至榮總。阿強到急診室時已清醒,但較嗜睡,且呼氣中有樟腦味。抽血檢查後,發現白血球上升、輕度貧血、代謝性酸中毒與橫紋肌溶解症,胸部X光則發現有吸入性肺炎。經治療後,阿強終於順利出院。

二、樟腦油歷史與產地

樟腦油在中國運用於防蟲、止癢、防臭、止痛、皮膚發紅等用途,已有長遠歷史;歐洲則在西元13世紀時,經由馬可波羅的介紹,逐漸認識樟腦油。樟樹(Cinnamoum camphora)主要分布於大陸長江以南、臺灣、日本、爪哇、蘇門答臘與巴西等地。在清末,樟腦曾與茶葉、蔗糖並稱臺灣三大出口特產。天然樟腦油因產量有限,目前主要由松油帖(pinene)合成。

三、含有樟腦的產品

目前國內含有樟腦這種成分的產品,除一般市售樟腦油或樟腦殺蟲劑,還有多種外用藥物也含樟腦,如驅風油、紅花油、保心安油、青草油、綠油精、白花油、萬金油、安寧油精、金象油、五塔油、正骨水、撒隆巴斯、面速力達母等,此外,也有人將樟腦油添加於洗髮精或香精中。至於俗稱樟腦丸的萘丸,並不含樟腦油成分。

四、樟腦油中毒症狀

樟腦油是一種揮發性高的芳香族化合物,易經由皮膚、腸胃道或呼吸道吸收,進入人體後在肝臟代謝,最後由腎臟排出,也有部分由肺部排出。樟腦油具高毒性,中毒症狀在6小時內發生(多半在5~90分鐘內),反覆抽搐是中毒一項特徵。皮膚與吸入接觸雖然不是中毒主因,但仍有導致嚴重中毒個案。

樟腦油食入劑量大於 35m g/kg時,可能產生噁心、嘔吐、上腹與喉部灼熱感、頭痛及眩暈等毒性症狀;嚴重中毒時(食入劑量大於 150m g/kg),會引起持續抽搐、譫妄、昏迷與呼吸抑制,最後因呼吸抑制而致死。樟腦油另外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尿液滯留、橫紋肌溶解症、寡尿、蛋白尿、心搏加速、瞳孔擴大、視力模糊、脫水與吸入性肺炎。樟腦油曾被報告過最低致死劑量為1公克,導致一名19個月大嬰孩癲癇大發作、呼吸抑制、腦壓增加,在5天後死亡。

樟腦油中毒雖然會導致很嚴重的症狀,但超過48小時未死亡者,除非腦部缺氧或產生其他嚴重併發症,否則都會完全恢復。

五、樟腦油中毒診斷

主要靠正確病史與臨床症狀(如抽搐),此外病患呼氣中可聞到濃的樟腦味。如呼氣中樟腦味不明,且症狀不明顯時,可用氣相層析法檢測血中樟腦濃度,但大多數醫院皆無法進行此項檢查,因此實際用途有限。

六、樟腦油中毒的治療

在治療上,服用劑量小於 50m g/kg,或暴露超過2小時仍無症狀者,多半不需就醫,在家觀察即可。對於服食劑量較大的病患,主要為支持性療法,特別是癲癇控制與保持呼吸道暢通。一般並不建議洗胃或活性碳治療,因為非但無益,還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注的角色並不清楚,但有效機會應該不高。

七、如何避免樟腦油中毒

適當管制樟腦油在各項產品中的濃度,並妥善保管各類含樟腦油的產品,避免兒童誤食,是預防中毒最重要的方式。

楊振昌/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專任副教授

2009.04.28

 

★本文著作權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