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社會情緒障礙  亞斯柏格症

【王韻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期療育中心臨床心理師

一、何謂亞斯柏格症

  亞斯柏格症(Asperger)開始受到注意,是1944年亞斯柏格醫生報告4位有社交互動缺失(social interaction deficit)的男孩案例,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承認。

        這類個案通常是在兩歲左右逐漸出現社會情緒障礙和人際互動異常,極度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講話像學者、常對某事物有執著且特殊喜好。他們喜歡自己獨處,對個人空間有強烈自主性,如果其他人太靠近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從事的遊戲大多是機械性活動,像組合、拆解,內容缺乏彈性。努力想社會化但經常受挫,而且由於眼睛不太看人,對於一般人都能理解的社會訊息感到極大困難,甚至出現反社會行為。

  他們懂的單字和詞很多,但溝通卻有困難,像是不太會用適當的音量,或在適當時機提出要求,內容大多集中在他們喜愛的主題,而且千篇一律。他們不易瞭解笑話,有壓力時,溝通品質明顯退步。

  雖然這類的小孩有社會情緒和人際互動的困難,但也有很多優勢能力,他們可以十分專注於有興趣的事物,不易分心;有的對於字詞具有很好的記憶能力;在某些科學領域上有著高深的知識。

二、如何面對亞斯柏格症兒童

  如何協助這類小孩?一方面可至有開社會情緒課程的醫院接受專業協助,或家長可利用一些日常的具體事物、圖像或實際演練的方式引導。

  例如,可以利用繪本或故事書,引導其進入故事中的社會情境,以故事教導小朋友,像是書中人物如何表達情緒?如何解決問題?故事中的人物怎麼跟別人交朋友?朋友的重要性是什麼?甚至可以反過來詢問他,如果你是某某某你會怎麼感覺呢?會怎麼做呢?從中學習情緒表達、同理心及問題解決的能力。

  平時在家,家長應以開放傾聽的態度,鼓勵小孩說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若小孩遭到挫折或被同學欺負,也不要有太大的情緒反應,除了傾聽,也可以和小孩一起討論是否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對於固執性較強的小孩,家長曾允諾要做什麼事卻不得已更改時,應提早跟小孩說,並提出解決方法,避免引發太大的情緒反彈。此外,平時可利用機會教導小孩事情的多面樣,A看到的不一定就是B看到的,增加其彈性思考的能力。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