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愛偷竊  怎麼辦?

【王韻齡/臨床心理師】

        當小孩出現偷竊行為時,很多父母的第一個反應都是十分自責和難過,但事實上3歲以前的幼童根本不知何謂偷竊,只要是自己想要的,不管是誰的都會拿來當作自己的,若受到阻止或懲罰,雖覺得公然取物不對,但他們仍不認為是偷竊,反而可能變為密拿。34歲開始,父母便能教導小孩,在拿別人東西之前應先徵得其同意,否則就算是偷竊。但有時候可能因為某些原因,使小孩到了78歲,甚至更年長時,仍會出現不當的偷竊行為。

一、一般學齡兒童偷竊的理由與解決之道

(一)物質無法滿足:希望能和友伴有一樣的東西或跟上流行,又沒有足夠的錢滿足物質需求,這時父母應提供孩子打工賺錢的機會。

(二)缺乏關愛:覺得父母不夠愛自己,也會使小孩出現偏差行為,這時父母應多花時間陪陪他。

(三)道德觀薄弱:道德判斷能力尚未發展成熟,較自我中心、衝動,缺乏私有財產的觀念,這時父母應不斷向孩子強調偷竊的後果,培養他判斷是非的道德觀。

(四)追求刺激或搏得尊敬:孩子偷竊有時是為了追求刺激,或得到友伴的尊敬,這時父母應教導其適當的交友技巧,並提供其他追求友誼、刺激和受人尊重的活動。

(五)父母鼓勵:有時父母會在潛意識中鼓勵孩子的偏差行為,這時父母應自覺的改變態度。

二、預防小孩偷竊的方法

(一)培養正確價值觀:父母應以身作則,建立財產權觀念,並強調誠實及尊重他人私有財產;小孩個人的隱私權及財產權平時若受到尊重,多半不會出現偷竊的偏差行為。

(二)親密的親子關係:父母應多和小孩互動,瞭解其平日的活動,使小孩認同父母,並獲得足夠的愛和關懷,而非只有物質的滿足。此外課餘時間也可讓小孩多參加建設性的活動。

(三)提供固定的零用錢或收入:忽略孩子在金錢方面的需求,或給予過多金錢都不好,父母應給予固定的零用錢,或提供孩子打工賺錢的機會,使其有機會買需要的東西。此外也要讓孩子瞭解,當他有想買的東西時可向父母說明,父母會盡量給予幫助。

三、面對小孩偷竊的處理

發現小孩有偷竊的偏差行為時,父母正確的處理技巧如下:

(一)教導小孩負責:可以讓孩子親自把東西歸還並當面道歉,或要孩子賠償等額金錢,也可以其他方式剝奪孩子原有權利。

(二)面對問題:直接用「偷竊」的字眼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他的行為不當,但切記不要採取說教的態度。此外,還應培養孩子同理心,讓他瞭解他人失去東西時的痛苦。

(三)瞭解原因:直接詢問孩子偷竊的原因並不是明智之舉,最好由父母親自去瞭解事實。

(四)控制情緒:小孩犯錯時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懷與保證,因此父母不宜過度激動,也不應強迫小孩俯首認錯,以免孩子因害怕而說謊來敷衍了事。此時最好的方式是理性的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可能很需要什麼東西,卻沒有其他辦法得到,才從抽屜裡拿了100元,以後如果你想買東西,請事先跟爸媽商量一下。

(五)密切注意小孩舉動:當人們的偷竊行為被拆穿的比率很高時,再犯的機會就會降低;研究也指出,父母皆在外地工作的小孩,比較容易出現偷竊的行為。因此父母要明白的告誡經常偷竊的小孩(每兩週一次以上者),不可以有不屬於他的東西出現在其房內,同時還可不定時搜身或搜查其房間;讓孩子知道,如果他要偷竊別人的東西,就會喪失他的隱私權,直到他能尊重別人的隱私為止。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