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服藥順從性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  林中生院長】

        按時服藥有這麼難嗎?根據英國的一項調查發現,有九成病患認為自己有遵照醫師指示,但醫師卻認為僅三成的患者確實合作。

 

一、服藥順從性之檢測方法

        比較服藥次數與病患順從性的關係,會發現順從性隨著每天服藥次數增加而降低。以下有兩種方式可以檢測:

(一)傳統監測法:一般傳統監測病患是否按時服藥的方法,是醫師利用病患回診時,計算所剩下的藥品數量,就可以得知病患是否按時服藥;結果顯示,一天服用一次及一天服用四次藥物的病患,九成以上都有按時吃藥,但是病患是否依照時間服藥則無法得知。

(二)晶片藥盒:國外設計出一種晶片藥盒,可以紀錄藥盒被打開的時間,回診時只要讀取晶片紀錄就可得知病患是否按時吃藥。在使用這項設計後才發現,一天需服用四次藥物的患者,服藥順從性竟然只剩下39%。

   

二、服藥順從性之探討──以高血壓患者為例

        服藥服從性這個問題,幾乎是醫病關係中的「最後一哩」,病人若不願意配合,醫術、藥物再好也是枉然。

(一)僅八分之一受到控制:先進國家發現,高血壓有所謂的「二分之一法則」,這在台灣也適用,也就是說,在所有高血壓患者中,只有二分之一知道自己罹病,這二分之一里頭,又只有一半服藥控制,而服藥的患者中,僅半數血壓控制良好,也就是說,只有八分之一的人血壓是受到控制的。

(二)嚴謹控制血壓的好處: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忘記服藥、吃藥時間不規則,甚至血壓稍微控制後就自行停藥是常有的事。醫界證明了嚴謹控制血壓的好處,舒張壓每降低六個毫米汞柱,中風機率就會下降40%,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則降低2025%。但嚴謹的血壓控制,卻是全世界都面臨的問題,困難不在於藥物的藥效,而是民眾是否按時吃藥。

(三)藥物設計:有研究認為,要讓高血壓患者按時吃藥,除必須要有良好的衛教,及患者必須每天量血壓外,在藥物設計上,最好是包裝簡單,服藥次數少,或者如果偶爾忘記吃藥,藥效還能維持一段時間,那就更好了。最近在「歐洲高血壓協會年會」上公佈一項為期四年,針對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試驗中顯示,上市近十年的藥物Norvasc脈優則就有延長藥效的效果。

        服藥順從性,是近年較被重視的議題,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就曾說過:醫師必須關心病人,病人經常對他們需要吃的藥有所隱瞞,不按時吃藥,醫師需要特別監督這些人;至於病患,也應該在治療過程付出努力,遵守處方。這是值得醫病雙方深思的。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