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感冒藥讓人「很感冒」?

【陳昭姿/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藥劑科主任】

民眾所熟知的感冒藥,是指用來解除或緩解感冒常見症狀的用藥。感冒時可能只出現單一症狀,例如最常見的頭痛或流鼻水,但更多時候可能伴隨多種症狀,甚至出現腸胃症狀。所以部分感冒藥是單一成分,而大多數的感冒藥是做成複方製劑,也就是一個藥品包含多種成分,可以提供多種用途。

一、感冒藥未來將更易取得

感冒原則上屬於小病症,多數國家都將感冒治療用藥歸類為非處方藥或成藥,意即不需要醫師處方即可購買。在臺灣上市的感冒藥則多屬於指示藥,雖然不需要醫師處方,但原則上至少應當由藥師來指導使用。

根據衛生署1996年頒布的十大類指示藥品審查基準,屬於民眾口中所謂的感冒藥──解熱鎮痛劑、鎮咳袪痰劑、抗組織胺劑與綜合感冒劑等都名列其中。未來只要符合主管機關訂定的規格標準,將會開放國內外藥廠進口或製造。因此可以預期這些感冒藥將會更活躍於藥品市場,也更方便民眾取得。

二、綜合感冒藥常見的副作用

        可以添加在綜合感冒藥的成分很多,包括解熱鎮痛劑、止咳袪痰劑、治療流鼻水用藥、抗過敏劑,以及鼻塞解除劑等,有些藥品中甚至會添加維他命或胃藥。其優點在於不需要吃太多藥,就可以同時紓解感冒帶來的多種症狀;但缺點也來自於此,當病人只有一、兩種症狀時,使用多種成分的感冒藥就像是亂槍打鳥。

        綜合感冒藥若是做成藥片,比較不容易服用過量,若是製成糖漿或液體,就必須小心遵守標示上的建議用量,以免出現嚴重的副作用。綜合感冒藥的成分每一種都有其使用量的上限,若長期過量使用,就會出現下列副作用:

(一)解熱鎮痛劑:包括阿斯匹靈及普拿疼等的成分,可能對肝臟與腎臟造成傷害

(二)止咳藥:因為作用在腦部,容易引起昏睡

(三)抗組織胺劑:能緩解流鼻水、打噴嚏,但容易引起口乾、視力模糊、頭昏想睡等

(四)鼻塞解除劑:典型的例子如PPA,會影響心臟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嚴重過量者甚至出現類似安非他命的副作用,包括心跳加速、血壓上升、食慾變差等。基於副作用的考量,衛生署已於今年七月開始,明令禁止含PPA成分的藥品上市;不過不只是PPA,其他用來解除鼻塞的藥品也可能出現類似但較輕微的不良反應。

                    無論是從醫院診所領藥,或是在社區藥局購藥,藥袋或包裝標示上都應提供警示資訊,例如止咳藥或流鼻水用藥可能出現的嗜睡作用,從事需要警覺性工作的病人就須格外小心。

三、感冒藥與醫師處方藥可能產生交互作用

        綜合感冒藥的成分複雜,很容易和醫師為其他疾病所處方的藥品產生交互作用,最常見的情形包括高血壓失控、傷口凝血時間延長、明顯的鎮靜或昏睡效果,以及抗乙醯膽鹼作用增強,而出現頭昏想睡、口乾、視力模糊、出汗減少、排尿困難等症狀。

  如果感冒藥的成分中含有俗稱胃藥的制酸劑,還可能妨礙許多重要藥品的吸收,包括抗生素、鐵劑、強心劑、抗癲癇藥、抗凝血劑、治療肺結核的藥品等。因此,購買指示藥或成藥時,為了避免發生藥品間的不良相互影響,應主動告知藥師自己正在服用的處方藥,而向醫師求診時,也應告知醫師自己正在服用的成藥。

四、服用感冒藥的其他注意事項

        因為感冒藥主要是用來緩解症狀,因此並沒有嚴格的療程限制,病人可以在有需要時才服用。此外,服藥幾天後若症狀不見好轉反而惡化,就必須考慮求醫診治。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