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結紮 有沒有後遺症?

 

吳伯瑜北市王伊蕾婦產科主治醫師

自從1951年有人提出結紮可能影響月經狀況後,「結紮後症候群」就一直是許多人爭議的課題。

一般認為的結紮後症候群包含月經出血增加、經期間不規則出血、性生活問題、情緒不穩、經前症候群加重等等,當時甚至有醫師因為怕病人發生結紮後的問題,而建議她們採取子宮切除的方式做永久避孕,現在聽來雖然匪夷所思,不過也能想見這個問題多麼令人困擾。

造成結紮症候群的原因,有人推測是在做結紮時可能會破壞部分進入卵巢的血管,來自腦下垂體刺激卵巢的荷爾蒙就可能會減少,所以卵巢會有不正常的現象。

有關結紮後遺症的研究相當多,以往許多認為結紮會造成問題的研究並沒有把年齡、體重、有無生產、先前使用避孕藥的狀況、結紮多久、結紮的方式等等列入考慮,近年來一些比較嚴謹的研究發現差別並不明顯,例如2000年美國學者Herbert B探討了9514位結紮的女性,結果發現,結紮後的女性在月經的間隔及月經與月經間的不規則出血現象並沒有比較多。

台灣有不少人在產後一、二天就做結紮手術,但是生產後,約有50%80%的人可能發生程度不一的產後沮喪,更有7%30%的人會有產後憂鬱的現象,有些人就會把情緒上的問題歸咎於結紮,其實兩者一點關係都沒有。

不過一項由德州醫師在1998年研究,一些較年輕就做結紮或是本來結紮意願不強的病人卻顯示,她們在結紮後雖然因為不用擔心懷孕,在性生活方面比較滿意,但是有21.9%表示反悔,三分之一有不等程度的月經異常,易怒、憂鬱、腹痛、背痛、疲倦也是常見的症狀,也就是說,如果妳原本就不是非常想做結紮或是年輕未多加考慮,結紮之後,發生問題的機會可能真的會比較高一些。

有些統計指出,結紮過後因為一些婦科問題而需要切除子宮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事實上,有許多人不想再生小孩,是因為有一些相關的婦科疾病,例如子宮肌瘤、高齡、凝血功能不好、或是發生過產後大出血等等,在結紮後這些問題可能才是需要切除子宮的原因,而不是結紮本身。

結紮後,子宮對於某些人而言會從生育器官變成麻煩製造者,而一些月經相關的不適就可能變得讓人不能忍受,所以手術的機會自然會增加。除此之外,會選擇用手術結紮的方式來避孕的人,將來也可能比較會考慮用手術方式來解決其他的婦科問題。

雖然到目前為止,研究的結果沒有明確的結論,不過大部分的學者認為,就算真的有結紮後症候群,也只是非常少數的人受到影響而已,其實結紮也有一些附帶的好處,有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它或許可以減少卵巢癌的機會,可能是因為手術改變了局部的荷爾蒙狀態,或是血流的阻斷減少卵巢接觸致癌基因的機會。

從上面的說明可以知道,結紮發生後遺症的機會非常低,不過到了考慮結紮手術之前,儘 管醫師解釋再多,還是有許多人怕這些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

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為那些不太確定、可能性不高的結紮後併發症煩心,而應該要 充分與醫師溝通手術的危險性、好處,以及妳的家庭、子女、身體一般狀況到底適不適合結紮,以免手術後一段時間又後悔,到時候要再接通,可得大費手腳了!

2002/06/17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