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抹片密碼

【臺北榮總婦產部    余堅忍醫師】 

定期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是偵測子宮頸癌發生的最佳方法。根據臺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針對基隆地區婦女的子宮頸癌篩檢研究結果顯示,子宮頸抹片對細胞高階病變的檢出率高達87.5%。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子宮頸癌在未發病前,就能被子宮頸抹片「揪」出來。這種癌化前的子宮頸病變,只須局部「子宮頸錐狀切除」,不需拿掉整個子宮,就能完全消除病灶,且少有復發機會。因此,專家們無不極力鼓吹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要。

為使子宮頸抹片結果能客觀準確,世界各國婦癌專家皆採用一種新的通用系統「比賽大」(Bethesda system)來報告抹片結果。中央健保局亦結合各單位婦癌專家,制定一套實用且符合時代潮流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單,訂定18個數字碼,每個數碼代表特定的子宮頸細胞變化。

 

一、抹片結果號碼≠子宮頸癌期數

許多人常弄不清楚此檢查報告單上的18 個數字碼與子宮頸癌的四個期別,以及癌前細胞組織病變的3個級層,常常發生把抹片報告單的數碼誤解為子宮頸癌期別,造成心理恐慌。如當患者被告知「妳的抹片結果為3」時,可能會誤以為得了第三期子宮頸癌,或子宮頸細胞病變第3級。其實抹片報告單上的號碼 3,指的是子宮頸細胞的發炎變化,與癌病無關。

又如被告知「妳的抹片結果為上皮細胞第2級病變,需進一部切片檢查」時,可能被誤為得到子宮頸癌第二期。這種數碼、級、期別造成的困擾幾乎每天發生。因此,當被告知抹片結果時,最好能要求說明數碼代表的意義,或看清楚報告單上的細胞病理診斷病名。

 

二、子宮頸病變篩檢流程:抹片→陰道鏡→切片

抹片細胞病理診斷是子宮頸疾病篩檢的結果,不能當作治療方法的依據。因此,異常細胞病理診斷需接受「陰道鏡」檢查,自可疑病灶處切取較芝麻大些的子宮頸組織作切片,這樣的檢查結果才能作為治療依據。

陰道鏡切片的病理診斷常與抹片病理診斷有出入(更嚴重或較輕微)。不同的細胞病理診斷所代表的臨床意義不同,尤其非典型細胞病變的診斷,有可能是侵犯性子宮頸癌的警訊。

 

三、子宮頸病變篩檢與治療常規流程

子宮頸病變篩檢與治療常規流程如下:

(一)抹片若有問題,加作陰道鏡檢查。

(二)若發現病灶,再作病灶處的小切片。

(三)切片報告若為癌前病變以上,會建議患者接受進一部治療。除非陰道鏡檢查時發現明確的嚴重病灶,醫師才會不經切片證實,直接對病灶治療。

婦女若能弄清楚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所代表的 18個數碼,及其臨床意義與子宮頸癌變的關係,將能使生活更健康、更有自信!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