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乳癌標靶治療

 

 

女性乳癌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傳統乳癌治療大多採手術切除腫瘤,並依病況配合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而針對腫瘤細胞「相關特定分子」,在細胞或生長過程中,阻斷各種訊息傳遞,達到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與繁殖的治療方式,則稱為「標靶治療」。

 一、標靶治療與化學治療的不同

化學治療無法辨識腫瘤與正常細胞,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殺死正常細胞,產生許多副作用,如掉髮、白血球數量下降、貧血、腹瀉、口腔炎等;而標靶治療只攻擊腫瘤細胞並抑制腫瘤存活、生長,對正常細胞的傷害與治療引發的副作用較少。

 二、目前乳癌標靶治療常用藥物

(一)Trastuzumab(Herceptin,賀癌平)研究發現乳癌細胞中的第一型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HER-1/EGFR)與第二型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HER-2/neu)比一般正常細胞反應大,導致乳癌復發率高、預後較差,而「賀癌平」可與HER-2/neu結合,進一步阻止腫瘤細胞的生長與分化。研究顯示,早期乳癌且HER-2/neu呈陽性反應,在化學治療中或後,給予「賀癌平」1~2年,能減少乳癌復發率及死亡率。然而「賀癌平」會使心臟功能變差,因此在治療前與治療後3~6個月,醫師會評估患者的心臟功能。其他副作用還包括發燒、寒顫、腹瀉等,通常並不嚴重,若發燒、寒顫的情形很厲害,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處理,腹瀉則時宜採輕淡飲食,並多補充水分。

(二)Lapatinib(Tykerb,泰嘉錠):「泰嘉錠」可與HER-1/EGFR及HER-2/neu結合,阻止腫瘤細胞生長與分化。常見副作用為輕微噁心、嘔吐、厭食、腹瀉、疲倦、手腳出現刺痛感及斑點狀皮膚疹,可投以藥物治療。當手腳出現刺痛感與斑點狀皮膚疹時,可透過以下方式處理:

1.穿寬鬆衣服、舒適的鞋子。

2.以溫水或冷水沐浴。

3.避免用熱水洗澡、曬太陽、使用刺激性清潔劑、皮膚刺傷或佩戴太緊的飾品。

 如症狀持續,應告知醫護人員處理。若出現疲倦症狀,建議充分休息與睡眠、改變姿勢宜緩慢、採漸進式活動、攝取足夠蛋白質及鐵質食物。

(三)Bevacizumab(Avastin,癌思停):「癌思停」可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結合(VEGF),抑制腫瘤血管形成並讓腫瘤的血管正常化,剝奪腫瘤生長所需的養分。一般副作用很輕微,少數人會出現高血壓、尿蛋白及流鼻血等情形,而醫師也會評估情況,必要時透過藥物治療。

三、結語

標靶治療可延長疾病穩定期、緩解症狀,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因屬新的治療方法,大多需自費治療,健保只給付「賀癌平」,且需符合條件並經事前審查核准。目前有多種標靶治療藥物正在研發與臨床實驗中,盼望未來標靶治療藥物能調降價格,造福更多病友。

 連金延/臺北榮民總醫院A103病房副護理長

2009.10.07

★本文著作權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