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恰恰好,蔬果碗盤「食」在安心!

 

 

只要說到鍋碗瓢盆的清潔工作,您是否有「清潔(消毒)劑下得愈重,其去汙、殺菌功能愈好」的盲點?只要提及食材清洗原則,您是否有「洗得愈乾淨,就愈健康安心」的謬見?市面上的清潔法寶百百款,就連清洗撇步也五花八門,為降低生菌數、卸除農業殘留,民眾不但過度使用化學劑,還往往清洗過頭,甚至愈洗愈毒而渾然未覺……

過度殺菌反茁壯 適得其反危害增

近年來,隨著人類試驗技術的精進,各種化學消毒用品不斷推陳出新,雖為環境解決了不少棘手問題,卻意外加速了細菌的演化。如今,人類吃下肚的化學品、消毒劑早已不勝枚舉,未來究竟會對人體造成何等影響,難以評估。

為了降低生菌數,且進一步追求衛生、健康,愛乾淨的民眾可謂極講究鍋具碗盤、食材、用餐環境的清潔;雖說這樣的出發點值得讚揚,但令人扼腕的是,在過度使用消毒劑和清潔劑後,並未徹底將之沖洗至法定所容許的殘留量,以致為人體和環境帶來更深遠的危害。

清潔vs.消毒大不同 徹底「沖洗」別馬虎

您知道清潔劑和消毒劑的差別在哪嗎?清潔劑含有界面活性劑,主要將油脂、汙垢除去,具有清潔功能,像是肥皂粉、沙拉脫等;消毒劑又稱殺菌劑,含有次氯酸鈉、自由基、四級銨等成分,具有殺死細菌以防病毒傳染的效力,像是漂白水、臭氧等。

為降低各類食材與作業環境中的細菌數,只要於合理時機下,且控制在某個限制濃度內,業者使用消毒劑來進行食材、器皿、廚具等清潔工作,照理說是合法且被允許的;但重要的是,任何人都必須嚴格落實其最後關鍵環節──使用各式清潔劑與消毒劑後,一定要再以「大量清水沖洗」!唯有盡可能使殘餘量降「低」至符合法定標準,才可真正遠離不必要的毒害。

小蘇打粉為聖品 市售碗精莫再用

生活中盡量少使用清潔劑,自然就能「食」得安心!為避免吃進過多戕害身心的化學劑,在鍋碗瓢盆清潔方面,建議可使用小蘇打粉來替代市售洗碗精。由於髒汙多屬油性物質,且含有脂肪酸,而小蘇打是弱鹼性,恰巧可用以去除油脂的酸性。此外,小蘇打粉原本就是可食用化合物的一種,用來清潔鍋具碗盤,無須擔心殘留問題。

大卸「農」妝非易事 「清水」洗滌最可靠

清洗蔬果最主要的目的,除了去除灰塵及其可能存在的寄生蟲外,更重要的是洗掉殘留於表皮上的農藥。想要減少農藥殘留對身體的危害,最直接且顯著的作法除了去除果皮及其外葉,還須搭配「正確水洗法」,如此不僅可洗去30%~90%以上的農藥殘留,還可減少營養流失;另,不建議民眾使用清潔劑來清洗蔬果,因為極可能掀起另一波「化學劑洗不乾淨」的毒害風暴。

量身打造水洗法 hold住營養農殘out

如何清洗才能「健康in」、「農藥out」?以下針對各類蔬果介紹最安全且正確的水洗法:大型葉菜類如包心菜、高麗菜、甘藍等,先剝除外葉再切開,一葉葉剝離後浸泡在水中(1斤的菜約用6~10公升的水),浸泡5分鐘後,以清水沖洗一遍即成;小型葉菜類如油菜、茼蒿、青江菜、小白菜、菠菜等,去除腐葉後,在近根部處約切除1公分長,一片片剝開後,同大型葉菜類泡水後沖洗;十字科菜類如花椰菜、青花菜等,建議先切成烹煮或食用時的大小後,再行浸泡、沖洗;表面平滑的如番茄、豆類、大黃瓜等,可先泡水再沖洗;至於苦瓜、小黃瓜等表面有凸起或凹陷的蔬菜,建議在浸泡的同時,可以軟毛刷輕輕刷洗表皮,青椒則應先切除果蒂部分再洗滌;另,草莓、櫻桃、葡萄等小顆粒水果,以及蘋果、桃子、芭樂、梨子等中型水果,都可在浸洗時,輔以軟毛刷輕柔刷洗,建議浸泡時間可延長至10分鐘以上,但不宜超過半小時,因為浸泡過久,不僅對農藥殘留的去除毫無助益,還可能使蔬果的養分及風味流失。

拒當毒害冤大頭 NG習慣要改善

市面上流傳的清洗法千奇百怪,然而事實上,以「清水」洗滌的效果最好!大家總認為「蔬果清潔劑」可以把蔬果洗得一塵不染,但其實清潔劑含有界面活性劑,且成分複雜,使用後若未再以大量清水沖洗,將可能有二次殘留的風險存在。另,農殘中最主要的成分為「非水溶性」有機磷,因此「延長浸泡時間」不但無法達到清潔目的,還可能使蔬果表面留下農藥,等於洗淨了又被汙染。此外,很多人以為使用「洗米水」可以鎖住蔬果的營養,事實上食用米也有蟲卵、農藥殘留的問題;又因其水量通常不足以洗去農藥,把蔬果浸泡在如農藥池的洗米水裡,簡直比沒有洗還髒。

身懷殺菌消毒絕技的「鹽水」,雖然可以消滅蔬果表面的細菌,使蟲卵、蛀蟲等髒物較易掉落,但據研究顯示,鹽巴不但會使農藥更穩定,還會降低水的清潔力,且若濃度過高形成滲透壓,反而會使水中的農藥滲入蔬果中。號稱去「農」妝一流的「臭氧機」,其實洗淨力與水相去不遠;且因部分蔬果含有氮,與臭氧反應後會形成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等致癌物,極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

當令蔬果趁「鮮」吃 食材多變降風險

在這「毒來毒往」的世代裡,食品所潛藏的化學危機無所不在,因此,最佳的自保之道即──選擇不同食材,分散毒素風險,確保食用安全!

以蔬果為例,雖說一年四季都能享用到大多數的蔬果,但因種類不同,所使用的農藥也不盡相同;即便為同一類產品,也可能因廠商不同,而產生配方使用與供應商選擇上的差異。為避免攝取過量且毒性相同的環境荷爾蒙,民眾最好盡可能選擇在地當令蔬果,時常變換食材、廠商及品牌,如此才能有效降低系統性毒素風險,食得安全、經濟,又符合營養需求。另一自保祕訣為「新鮮吃」,但若無法「打鐵趁熱」,則須確實做好食材冷凍、冷藏之貯存保鮮工作。

現今,患有過敏性疾病的患者已達27%以上,許多醫師懷疑,這樣的現象似乎與「飲食和環境過度乾淨」有極大關聯。俗話說:「骯髒吃,骯髒肥」,偶爾touch或呷進些微非病原性細菌,反而有助於強化自身抵抗力。然而在「食」字路口上,究竟該追求至上的美觀與清潔,還是講究長遠健康之道,想必,這又會是芸芸眾生必須面臨的兩難抉擇考驗!

 

本文著作權為幼獅編輯部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幼獅編輯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