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皮膚疾病及冬日保養

【廖怡華/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

        根據臺大醫院皮膚科近7年的門診統計,65歲以上病患排名前5名的皮膚疾患,依序為溼疹性皮膚炎、皮膚黴菌感染、皮膚搔癢症、良性及惡性皮膚腫瘤和皮膚病毒及細菌感染。以下就常見的冬日老年皮膚疾病加以說明。

一、冬季癢或冬季溼疹

        為全身或局部性,多因皮膚乾燥引起。皮膚乾燥是中老年人,尤其在冬天常見的皮膚問題,輕微僅有單純發癢,嚴重的會造成溼疹,及一般所稱的冬季溼疹或缺脂性皮膚炎。隨著年歲增長,皮膚的皮脂腺分泌及角質層的保水功能皆隨之降低,使得皮膚變得敏感而易發癢,這種情形到了寒冬或空氣溼度不足的空調房內,會更嚴重;有時是到北美或中國大陸等大陸型乾燥氣候旅遊時發生。病人常主訴全身發癢,或四肢伸側,特別是小腿前側,產生紅斑及龜裂。此時若誤為身體不潔而以肥皂過度清洗,用熱水燙或搔抓等不當方式來止癢,皆會使病情更惡化。

        此外,老年性皮膚搔癢症的原因,還包括藥物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肝腎功能衰竭及惡性腫瘤等,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以確立診斷。高傳染性的疥瘡,是因寄生於皮膚的疥蟲引起,一開始也是以全身發癢來表現,特別是住在養護所的老人,容易因互相傳染而罹患此症。以上情形均須經醫師檢查診斷,以獲得有效治療。

二、帶狀皰疹

        原本潛伏於背神經節內的水痘病毒,在身體免疫力下降時便開始活躍起來,沿著神經到皮膚造成帶狀皰疹。臨床症狀為單側性,沿著神經皮節分佈的疼痛水皰,因此民間俗稱「皮蛇」,聲稱蛇若繞體一周便會死亡。其實嚴重的案例並不以此種形式表現,應該注意的臨床症狀包括下面幾項:

(一)分佈於頭臉部的帶狀皰疹,特別是長在前額、眼周、鼻尖處者,要小心病毒侵犯眼角膜,影響視力。

(二)分佈於薦部之帶狀皰疹,應注意大小便功能異常。

(三)合併廣泛散出如水痘之病灶,或有意識不清等神經症狀。

        以上情形應盡速就醫,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此外,因高齡患者罹患皰疹,神經痛的機率及嚴重度均會提高,嚴重影響睡眠等生活作息,更應早期接受治療,以減少後遺症。

三、冬日的皮膚保養

(一)首重保溼:適當的皮膚保養是預防許多皮膚疾病的第一步,冬日的皮膚保養首重保溼。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其保護功能一旦受損,皮膚便會開始產生發炎反應。由於角質層是由蛋白質及脂質構成,因此正確的保溼動作,一定要兼顧油脂及水分的補充。保溼產品形形色色,可根據自己的膚況及塗抹部位來選擇;一般而言,越乾燥或角質層越厚的部位,需要較多油分的補充,除了像凡士林等基劑外,許多有效成分如尿素、乳酸等的添加,也能有效改善乾燥皮膚。最佳塗抹時機是沐浴後,角質層含水量最豐富時,平時皮膚乾燥可隨時補充。做好正確的皮膚保溼工作,不僅可增進皮膚的美觀,更有健康的積極意義,例如糖尿病患就應好好保養足部皮膚,以免因乾燥龜裂,引發續發性感染或潰瘍等問題。

(二)適度清潔:許多人關心皮膚乾燥時可否使用肥皂洗澡?可否泡湯?理論上,洗潔劑、熱水或用力搓揉等動作,都會洗去皮膚上的皮脂及角質層內的天然保溼因子,因此做到適度清潔即可。但皮膚有傷口或急性發炎時,不可泡酸性泉,以免造成皮膚潰爛。

        若能在冬季作好正確的皮膚照護,除了有助現有皮膚疾病的改善,也可預防許多皮膚疾病的發生。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