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建檔戴配件 助失智老人回家

 

 

失智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大多發生在65歲以上老年人。除了記憶力衰退,其他認知功能,如語言能力、認知空間、計算判斷、注意力、抽象思考能力等的退化也包括在內。依病情不同,患者還可能出現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足以影響其日常生活與工作。

掌握早期徵兆 讓失智症現形

失智症早期常被忽視或誤認為老化正常現象,錯失就醫黃金時間。若能早期發現和確診,透過服用藥物、認知訓練、活動安排、調整環境等方式,將可控制患者病情,維持其基本生活與社交能力,並有效減輕家屬負擔。為了協助民眾辨識,失智症協會提出「失智症十大警訊」,列舉早期失智的常見徵兆。十大警訊包括:記憶減退影響生活和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判斷力變差與警覺性降低、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行為和情緒出現改變、個性改變、喪失活動與開創力等。建議若家人出現以上情況,最好就醫檢查。

除了十大警訊,還可利用「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自行檢測是否有失智症徵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臺灣失智症協會等網站皆提供下載,若得分超過2分,應就醫確診。

佩戴手鍊留指紋 走失易協尋

失智症患者因容易走失或發生意外,由專業人員陪伴照顧是最安全的做法之一。可向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出照顧服務申請,或尋求民間居家照護公司協助。但有經濟壓力或排斥陌生照護者的家庭可能無法採用。1998年,老人福利推動聯盟開始推行「愛的手鍊」,由失蹤老人協尋中心負責申請業務,為經常走失的失智老人或心智障礙者提供簡易實惠的返家保障。「愛的手鍊」是以防鏽金屬製作的活動式手鍊。手鍊上有兩組號碼,其一是手鍊號碼,代表使用人在協尋中心電腦建檔時之編號,另一組則是24小時免付費服務專線。服務中心接到通報者來電,透過手鍊號碼,即可查詢走失者的詳細資料,並盡快聯絡家屬。根據統計,多年來「愛的手鍊」已經為超過4,000人找到回家的路,尋獲率高達百分之百。家中因失智而有走失之虞的老人,最好申請「愛的手鍊」以備不時之需。

除了佩戴「愛的手鍊」,指紋建檔也是協助失智老人返家的利器。臺灣各地警察機關24小時提供協助,普及性高,民眾發現走失者時多半也會向其通報,內政部警政署因而推動身心障礙者自願捺印指紋建檔。若失智症患者接受過捺印指紋建檔,走失後被送到警察局,便可透過指紋活體掃描器查出身分,盡快幫助家屬找回走失的失智親人。

高科技產品 定位通報樣樣行

隨著時代進步,有更多便利的現代科技能協助家中的失智老人。2014年,由臺灣大哥大基金會、屏東畢嘉士基金會與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等機構共同開發出NFC防走失智慧手環。手環內建NFC標籤,並印有QR Code及協尋專線。民眾發現佩戴防走失智慧手環的失智老人,只要使用智慧型手機的NFC感應功能,便能透過手機GPS定位快速通報地點。沒有NFC功能的手機,也可直接撥打手環上的協尋專線,或透過掃描QR Code,將手環擁有人的加密資料、通報者手機與GPS定位點等資訊傳送出去,以利進行後續的安置工作。

此外,市面上已有具GPS定位系統、即時通話與緊急通知等功能的智慧型手錶。失智老人自行離家不知去向,家屬透過定位系統即能掌握其行蹤,比起仰賴善心人士通報或委託警方協尋更有效率。個人衛星定位器與智慧型手錶功能相近,雖然價格較昂貴,但可向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申請補助。南開科技大學研究單位目前也與南投竹山秀傳醫院合作,研發並試辦遠端服務系統。若失智老人出門,系統就會撥出電話通知親人,使其及時因應。

及早因應失智症 樂於協助並包容

再便利精良的設備,都可能損壞或遺失。民眾熱心伸出援手,對協助失智老人返家更顯重要。若發現老人長時間獨自呆坐或佇立於定點,或不斷來回徘徊,外表、衣著不整齊或髒亂,面對詢問語無倫次,喃喃自語要回家,便可能是迷途的失智者。此時請確認老人身上有沒有可辨識身分的配件或聯絡資訊,並代為聯絡家屬。即使一無所獲,也請通報警方協助。

根據臺灣失智症協會的流行病學調查,2013年臺灣的失智總人口數推估約有23萬人,且有持續增加的趨勢。針對失智症,平時便要注意家中老人身心狀況,有異狀應及早向專業醫師求助。一旦確認長輩失智,除了遵循醫囑治療,也要視情況選擇最合適的預防走失措施,比如手鍊、手錶或個人衛星定位器等。老化是每個人都會走上的道路,你我都應積極伸出援手,包容並協助失智老人。

 

本文著作權為幼獅編輯部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幼獅編輯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