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Q&A

【臺大醫院公館院區骨科 王貞棣醫師/聯合報92.08.12  E4版】

隨著人口老化,慢性及老化性疾病已經是我國醫療保健服務的主流,骨質疏鬆症正是其中之一。骨質疏鬆症患者平日往往沒有什麼症狀,直到發生骨折才到醫院治療。這樣的病人其實不在少數,因此素有隱形殺手之稱。

對於這樣的一個疾病,預防是最好的治療。有鑑於此,筆者整理了幾個病患常見的問題,提供參考。

Q:全身痠痛,是不是得了骨質疏鬆症?

A:通常骨質疏鬆症在沒有併發症的時候是沒有症狀的。而有症狀的時候大部分與發生骨折有關。所以全身痠痛並不代表有骨質疏鬆症。不過,老年人常會有駝背、身高變矮的現象,多半是骨質疏鬆以後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結果,這時通常會有腰痠背痛的現象,症狀加劇時會有嚴重的疼痛,常常是發生骨折部位感到劇痛,且會有脊椎或關節變形,最後行動能力受限,甚至無法行動。

Q:如何知道我有骨質疏鬆症?

A:在尚未發生併發症之前的確不太容易知道是不是患有骨質疏鬆症。不過,骨質疏鬆症顧名思義就是骨骼內空洞加大並且變多、骨小樑量減少、骨骼密度降低、骨皮質變薄;換句話說,也就是單位體積骨骼所含的礦物質量減少。運用這個原理,有一些檢查可以用來診斷骨質疏鬆症,包括普通X光片檢查及其測量、單光子骨骼密度測定、雙光子骨骼密度測定、定量式電腦斷層掃瞄檢查、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以及超音波等。

Q:我需要作骨質密度檢查嗎?

A:對女性而言,只要年齡大於65歲,都建議要作骨質密度檢查。另外,小於65歲的停經後女性而有一個以上危險因子或是有新近骨折,也應作檢查。而不論男性或女性,只要有接受長期類固醇治療,或有其他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會影響骨質狀況的,都應該作骨質密度檢查。正在作骨質疏鬆症治療的病人,也需要定期追蹤。也有學者建議,女性在停經期前可以作一次骨質密度檢查,以瞭解本身骨量,便於和停經之後的骨質流失作比較。

Q:骨質疏鬆症危險因子為何?

A:主要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大於65歲、有脊椎壓迫性骨折病史、40歲後有非創傷性骨折、有骨質疏鬆性骨折家庭病史(特別是母親的髖部骨折)、使用類固醇療法超過三個月、營養吸收不良症候群、甲狀腺功能亢進、X光上明顯骨質稀少、早期停經(小於45歲)、性荷爾蒙功能低下等。次要危險因子包括類風溼性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病史、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飲食中鈣質缺乏、吸菸、過量酒精攝取、過量咖啡因、體重過輕、減肥病史,及長期抗凝血劑治療等。

Q:骨質疏鬆症能預防嗎?

A:預防是骨質疏鬆症最好的治療。預防方法包括運動、飲食、健康的生活方式、戒菸酒,以及藥物(如荷爾蒙)等。要提醒大家的是,骨質疏鬆的預防最好從年輕時做起,保足骨本。有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找合格醫師諮詢,才能有適當治療。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