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位完攀世界七頂峰女性 江秀真

 

 

「每一個人都有夢想,但千萬別讓它變成為絕響,勇敢追夢就對了!」1995年,江秀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成為首位完攀世界最高峰的華人女性,她說,這只是她夢想的開端。

攀登隊裡 唯一女性

歐都納公司籌組的「世界七頂峰攀登隊」,是近年來臺灣登山界最重要的海外遠征團隊,其肩負了開拓新視野與經驗蒐羅的任務,主要的工作是登上世界各洲最高峰,包括歐洲的厄爾布魯峰、非洲的吉力馬札羅峰,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峰、北美洲的麥肯尼峰、大洋洲的查亞峰、南極洲的文森峰,以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而江秀真則是該團隊的唯一女隊員。

江秀真不僅是臺灣第一位完攀世界七座頂峰的女性,更是全球首位;她也是分別從珠峰南、北兩側路線,登頂珠峰的登山家。

「我參加世界七頂峰攀登隊不是想破紀錄,而是在攀登過程中,帶給我前所未有的人生體驗與意義。」江秀真說,七頂峰的攀爬時間有限,且攀爬者要有周全的登山計畫與團隊精神,還要克服語言障礙,甚至辦簽證也要自己來,這與以往有專人負責的登山行程有很大的不同。

挑戰自我 勇敢築夢

「我不是一開始就懷抱著攀登百岳高山的理想,只是為了一睹曾出現夢中無數次的雪景。」江秀真說,高二時為一償賞雪的夙願,她參加救國團登雪山活動,當時帶隊教官告訴她:「登頂不是重點,而是不斷挑戰自我。」自此與山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7年,當時17歲的江秀真,開始陸續攀登國內各大山岳,並當起登山社團的實習嚮導,一方面也參加學校田徑隊與400公尺跨欄校隊,為她日後登山奠定下良好的體能基礎。

見識變換莫測的美景後,讓江秀真愛上了山。她說,山就像母親,時而溫暖,時而嚴厲,尤其是在登頂後,可看得更遠、更廣,這也是她選擇繼續站在山頂的理由。

高中時期開始登山,江秀真過程中結交許多山友,也獲得許多登山資訊與技巧。當時她心中浮現一個夢想:「我也想站在世界最高峰上登高望遠!」於是,她開始計畫攀登珠峰。

攀登珠峰 開啟夢想

1995年,江秀真勇於攀向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其艱辛過程不足外人道。江秀真說,與隊友每天都面對著「生命瞬即消逝」的危險,除要適應嚴峻的氣候外,體力更是一大考驗。

「那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事,尤其對一個女孩子而言,太辛苦了……」江秀真回憶,負著沈重行李,白日走在30度高溫裡,夜晚卻陡降至零下3、40度,尤其面對即將登頂的最後一段路,更是天人交戰的關鍵時刻。

江秀真說,登頂前的內心是掙扎的,腦海掠過體力、氣候、家人、夢想等,這何嘗不是人生重要關卡的抉擇?那年,她帶著眾人的期望,成功登上珠峰,成為臺灣第一位攀登世界最高峰的女性,人生也自此有了新的開展。

這次的攻頂對江秀真而言,只是夢想的開端,2006年的「世界七頂峰攀登隊」計畫,讓她挑戰的夢想再度啟動。

默念心經 穩定心情

2006年江秀真完成登頂歐洲與非洲最高峰,隔年2月,她與隊員攻上南美洲最高的阿空加瓜峰。就在5,500多公尺的第二基地營,她遇上了生平最恐怖的暴風雪,差點真的走上「不歸路」,讓她一生難忘。

江秀真說,在即將登頂的途中,她和隊友因故分開,一人留在基地營搭帳篷,準備隔天與隊友會合,沒想到竟然遇到超大暴風雪,整整兩天的時間,她被困在被吹破的帳篷中,「那一刻,我求遍所有的神,但是暴風雪仍像刀子般無情地射過來。」

在這漫長等待的過程中,江秀真心中默念《心經》,再藉由一筆一畫的抄寫經文,穩定自己的心情,更是祈求隊友的平安。江秀真說,她本身不是佛教徒,但每當內心不安或困頓時反覆誦讀與抄寫國小老師為她抄經祈福的《心經》,往往能安定心神、舒緩情緒。

體悟無常 把握當下

同時她也寫了一篇名為〈阿空加瓜──風〉的短文:「席捲一切,包括我的靈魂,狂奔的巨浪舞動大地。我臣服在你的斗篷之下,無力反抗,靜待平息,渺如砂粒任你滾動。持有力量來自四面八方,而無人能敵。儘管是怒吼或是掀起的任何巨響,那種強勁,足以令人魂飛魄散,無從拾起。直到化為煙、塵、氣流而盡失……」文中,盡是她對大自然的敬畏,與體悟人生無常,應把握當下的道理。

「那一次,我的人生觀徹底改變,死後重生對許多事情的看法就變得不一樣。」江秀真說,那次的經歷,讓她體悟人在束手無策之際,將心念轉向光明且有建設性一面,做當下該做的事,就能讓心安然自在,縱使面臨死亡的挑戰,內心也能無懼、堅強;有幸重新活過後,更覺得要認真過好每一天,珍惜身邊的人、事、物。

以山為師 登山為樂

「以山為師,登山為樂」,是江秀真的人生座右銘。她說,登山學問就是向大自然學習,當中蘊含哲理學無止盡,像是生態、地理、天文等知識,還有團隊合作與管理,且登山時必須低頭,教人懂得謙卑。

「愈上高山,愈謙卑」是江秀真多年登山的最大感觸。她表示,人之於大自然是很渺小的,人定勝天的理論在登高後也不復存在,她不會用「征服」去描述登山歷程,因為「山的寬廣,無可比擬」。

登山樂趣何在?為何許多人寧冒著生命危險爬山?江秀真說,生命與死亡、人性與友誼,都因為登山而讓她扎實的體會到;若能自險惡環境下倖存,日後困境與之相比便微不足道,只因「最艱難的,皆已走過」。

投其所好 與山為伍

基於喜愛大自然的心,江秀真大學、研究所皆選擇嘉義大學森林系就讀,目前擔任玉山國家公園保育巡查員,整日與山為伍,也正是投其所好,發揮所長。「我只是想和大自然結合為一體,最適合的工作應該是農夫吧!」江秀真笑著說。

堪稱「登山老手」的江秀真,對山的情感也有所轉變。她說,從前登山的目的就是為了攻頂,之後就是拉開旗幟拍照留念;但如今她不只欣賞沿路風景,觀察以往忽略的動、植物,也會拿起紙筆用心記錄,過程中盡是感動與啟發。「登山不是目標的追求,而是一種體驗與觀察的過程。」

江秀真表示,臺灣山岳世界聞名,群聚超過200座3,000公尺高的山岳,其自然資源與獨特性絕不亞於其他世界名峰,可惜缺乏完善登山配套機制,像高峰醫療救援不足即是一例。

「落實登山教育,是我日後致力的目標。」江秀真說,未來想運用所學與經驗,推動大學設「登山教育學系」,成立「登山學校」,帶領年輕人接近山林,以大自然為師。

 

郭書宏/人間福報 民國99830日 第9宗教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