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輕女觀念仍存 

男娶無某 女兩頭燒

 

 

在這個追求兩性平權、性別平等的年代,過去臺灣「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卻悄悄在發酵。到2009年為止,正值適婚年齡(25~44歲)的男性竟然比女性多出43萬人,男性要娶到老婆愈來愈困難;而全臺有25萬婦女須一肩扛起經濟與家事重擔,壓力不比男性輕。

性別失衡 社會衝擊大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臺灣自1986年起,男女嬰的比例都在108:100以上,而1986年出生的人現在正好進入適婚年齡,可預見臺灣未來的婚配市場將嚴重傾斜,將會有愈來愈多臺灣男性娶不到老婆。

  臺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祕書長何碧珍認為,學歷高、薪水高、身材高的「三高」族群不必擔心娶不到老婆;相反的「三低」族群可能得「向外發展」,娶外籍新娘。然而,夾在兩者間的「中等」族群可能不願意娶外籍新娘,在婚配市場中競爭力又不足,屆時可能得面臨不婚或晚婚的狀況。

    主計處表示,男女嬰性別比例失衡除了造成婚配市場傾斜,愈來愈多的外籍新娘也會影響社會結構,更有可能像中國大陸一樣,父母拚命儲蓄讓兒子娶老婆,反而導致資金流動不足,經濟失衡。

  然而,男女嬰的比例並沒有隨著近代性別平等的觀念開放而有所改善。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數據,2005至2010年間,全球嬰兒的男女性別比例為107:100,主計處加入臺灣資料比對後發現,臺灣的比例為109:100,僅次於中國大陸,排名全球第二。

工作家庭一肩扛 女性負擔重

  男女性別比例的失衡,代表「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仍在作祟。一般認為男性可傳宗接代,更是家庭的經濟支柱。然而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10年進行的「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卻顯示,全臺有37%的女性就業者為家庭主要經濟來源,其中更有14%,大約25萬名女性須兼顧家庭經濟與照顧。

    調查發現,臺灣女性就業者的就業條件與工作狀況皆與男性相近,女性所負擔的工作責任不亞於男性。調查結果也指出,有41%的女性就業者認為工作無法自主,10%同時是家中幼兒與失能者的主要照顧者;更有60%的女性近一年都出現骨骼肌肉酸痛的問題,顯示兼顧工作與家庭可能影響女性的健康。

企業刻板印象 婦女二度就業難

  有許多女性在婚後可能因為照顧家庭而離開職場,但想重返職場卻大不易。一○四人力銀行統計,超過半數的女性婚後曾離開職場,其中95%的女性都想重返職場,56%的女性想在2年內重返職場,但高達77%的女性都認為,二度就業相當困難。

  調查顯示,離開職場的主因為必須照顧小孩、在家帶小孩比較省錢,或是因為家庭因素而被公司解雇等;想重返職場則是因為有經濟壓力或分擔家計的需要或是追求個人價值。

  然而,企業普遍認為二度就業婦女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以及企業多半無法提供二度就業婦女彈性工時的需求,因此婚後重返職場並不容易。

  不過曾任用二度就業女性的主管則認為,他們穩定性高、較有責任感與抗壓性,但對市場的了解、學習力及電腦能力則須加強。

 

本文著作權為幼獅編輯部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幼獅編輯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