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專題報導三 

環保機能服飾 創造魅力新價值

 

 

一、環保織品分三類 實際行動愛地球

一般大眾對「環保紡織品」的認知,普遍是使用有機棉、環保纖維等原料製成,事實上採用環保原物料只是環保紡織品的其中一個條件,可從三個分類認識環保紡織品。

(一)原物料:提起環保紡織品第一個會聯想到的是原物料,這也是三項條件中最直接的環保要素,一般較為大眾熟悉的有機棉、有機羊毛,以及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纖維,都是屬於原物料環保紡織品,常見的幾項分類如下:

1.有機纖維

(1)有機棉:種植土地未經化學肥料、農藥汙染達三年以上,並確保水源純淨,且栽種過程中亦不得使用化學肥料,一般採人工收成。

(2)有機羊毛:以天然有機的方式飼養綿羊,在養殖過程中善待綿羊,禁用特定殺蟲殺菌劑,洗滌漂染的藥劑也有限制。

2.天然纖維

(1)大麻

(2)苧麻

3.回收纖維

(1)寶特瓶回收聚酯纖維:寶特瓶回收聚酯纖維容易取得,能100%回收,減少廢棄物,是目前回收、生產、銷售系統最完整的回收纖維。

(2)尼龍回收再生纖維:將尼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絲或碎布回收熔融,紡成新絲,能有效運用資源。

(3)咖啡紗:透過奈米化環保處理技術,原本是廢棄物的咖啡渣,變為具吸溼、排汗、除臭、抗UV的高價值功能性布料。

有機紡織品符合綠色潮流,不用化學藥劑,天然輪耕養地,對地球環境具有實質保護功效 臺灣寶特瓶回收聚酯纖維系統完善,是值得信賴的環保紡織品採購來源

4.人造生物可分解纖維

(1)玉米纖維:玉米中的澱粉質經過發酵處理製成纖維,擁有合成纖維的穩定性,保有天然纖維易分解的優點。

(2)大豆纖維:以製造食物時的副產品為原料,將豆渣處理後製成纖維,不會增加地球負荷。屬蛋白性纖維,柔軟度高。

(3)竹纖維:萃取竹子中的纖維,經由物理方法加工,不含化學添加物,具有抗菌除臭的效果。

(4)海藻纖維:將海藻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紡絲溶液中。織品具有保溼功效,天然不刺激,對皮膚無負擔。

(5)天絲棉(Tencel):以樹木為原料,從樹漿中提煉出纖維紡絲,有近似真絲的絕佳觸感,最適合作成寢具、貼身衣物。

  可分解的纖維符合自然循環概念,栽種植物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收成後製成纖維,植物纖維可分解,又成為新作物的肥料,循環再生,是具有實質意義的「完全環保纖維」。

5.創新資源纖維

(1)炭類纖維:竹炭、椰殼炭高溫燒製後奈米化,具有保暖功效。

(2)散熱涼爽性纖維:添加吸熱慢、散熱快的複合礦石粉,製成衣物後接觸肌膚會感覺涼爽。

(二)製程:從原物料到成衣的生產過程中,減少水、電、能源、化學藥劑的消耗,嚴格管制二氧化碳與廢棄物的排放量,並且確保在產品製造過程中使用不含甲醛、甲苯,一律採用安全無毒的天然染料和助劑,達到節能減碳、降低汙染,提供職工和消費者健康安全環境的目的。

(三)社會道德:這一塊是消費者看不到的部分,屬於企業的社會責任。如不透過中間商剝削,直接向農民採購符合公平交易的棉花,合理對待職工,不雇用童工;並且採透明化經營,提出永續發展報告書。

只要紡織品從原物料、製造過程到成品銷售的產銷過程中,符合三項原則中的其中一項,就可稱為環保紡織品。而現今除了企業致力於推廣環保紡織品,品牌通路商也在包裝和銷售上要求精簡化,共同推動綠色消費,減少環境的負擔。

 二、市場主流綠色消費 驗證把關穿得安心

目前被一般消費者認為實踐綠色消費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購買具有綠色標章的商品,從簡單的改變消費習慣,就能降低汙染、節約資源,創造更好的生活品質。

臺灣環保標章象徵綠色消費,

期望達到「可回收、低汙染、

省資源」

藍色標誌(bluesign® standard)檢驗在生產製程中是否全程節能低汙染,旨在落實環保

 

Oeko-Tex環保標章用以檢測紡

織品及成衣是否殘留有害物質,

確保消費者健康

全球有機紡織品標準(GOTS)針對有機紡織品,訂出嚴格規定,提供消費者可信賴的保證

  業者面對綠色消費新浪潮,更積極讓環保與舒適機能結合,不斷開發強調健康訴求的機能性服飾;而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機能紡織品能延長衣物使用壽命,再搭配環保材質的使用,進一步創造產品的環保價值。

例如易去汙的布料可以縮短洗滌時間,節省水和洗劑的用量;具有排汗速乾或涼感降溫機能的衣物穿著舒適,自然減少冷氣使用率,反之具備遠紅外線、保暖質輕的衣料保暖功能強,不必開暖氣也能感到溫暖,節省用電,也減少碳排放量;防皺衣料則可以節省熨燙的時間和電費;防蚊纖維能避免蚊蟲叮咬,就不需用殺蟲劑和蚊香製造汙染問題;而耐磨、抗起毛球、防黴、抗菌這類衣物容易保養,不易損壞,不必時常採購新衣物。只要減少耗能,減少消費,這些機能服飾也達到了另一層面的環保功效。

然而消費者不容易從紡織品的外觀或觸感了解產品的特性和優劣,因此中華民國紡織拓展會(簡稱紡拓會)積極推動機能性紡織品驗證標章,制定嚴格標準和驗證流程,消除以往機能紡織品「看不到、摸不到、用了才知道」的劣勢。

潑水布料經過特殊處理後可隔絕水滴,適用於戶外運動衣物或工作服

 

透溼防水外層可防風防水,內層能讓熱氣散發出去,適合作為登山夾克或雪地禦寒衣物

三、環保織品普及化 商品多元新路線 

今日環保紡織品和機能性紡織品在消費市場已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綠色浪潮,從永續發展的觀點出發,進而影響消費行為,環保機能紡織品普及化已是必然的趨勢。

為了推展環保機能紡織品,掌握流行趨勢,紡織品不但在設計上推陳出新,每年舉辦魅力國際服裝服飾品牌展,充分展現國際時尚設計能量,結合環保、機能、美學三者,拓展紡織品的格局。

除了時尚服裝,紡織業更努力將織品與傳統文化結合,把鮮艷花布、客家桐花、三峽藍染、媽祖文化設計成能發揚傳統又時尚創意的T恤和包包;也有許多設計可愛,富有童趣的萬用手札、手機袋、零錢包、購物袋,或是餐墊、隔熱手套等生活雜貨,賦予紡織品新的生命。

環保織品與時尚品牌結合,推廣臺灣的設計創意與紡織技術

 

 

  紡拓會設計中心,以織品為主題

  的自有品牌形象館

陳進來博士展示臺灣景點地

圖手帕,同時宣傳臺灣觀光

與紡織品

將傳統信仰中的媽祖Q版化,以立體緹花技術製成的肩背包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紡織拓展會

黃暄尹/紀錄整理

99.3.26

 

本文著作權為幼獅編輯部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幼獅編輯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