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達看老死 活得有尊嚴

 

 

面對老死,人應坦然自主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走之路。可是,生是由父母決定,而絕大部分的病在現代醫學的治療下,多半可以痊癒或得到適當控制,似乎也不需要太擔憂。扣掉不能決定及不用擔憂的生與病,剩下必走的老與死,這是我們要擔憂的,並且是我們可以決定如何去面對的。

老化器官,可靠醫療維持

一般而言,人的體能在二十五歲左右達到顛峰,接著就漸漸走下坡。經過五十年之後,也就是七十五歲時,因為器官老化而死,從大自然的規律來看實屬合理。

拜全民健保所賜,臺灣人比世界大多數的人享有更好的醫療品質,且費用還算低廉。在沒有沉重經濟負擔及完善醫療環境的支持下,臺灣人愈來愈長壽。但是畢竟器官老化是生命宿命,為了抗衡老化,避免死亡,用機器或藥物來替代器官,進而維持生命是唯一的方法。

違反規律,生命雖在猶苦

肺臟老化可用呼吸器替代;腎臟老化可用洗腎機替代;腸胃道老化可用靜脈營養替代;免疫功能老化可用強力的抗生素殺死細菌;甚至心臟老化也可用葉克膜來替代。

這樣與大自然規律背道而馳的結果,臺灣因老化依賴呼吸器、洗腎機、葉克膜、靜脈營養而維持生命的人愈來愈多。抗藥性的細菌比例也愈來愈高,植物人的比例更排名世界第一。

我們應該好好想一想:這樣的醫療是讓人過得更好,更有尊嚴,更幸福呢?還是過得更差,更沒有尊嚴,更加折磨呢?醫療的目的是要來救人?還是要來磨人呢?

如何歸去?只求快樂有尊嚴

自然有規律,生命有宿命,人活著要有品質,有快樂,有尊嚴。豁達看老死,不恐不懼,順天應命,時候到了,快樂有尊嚴的歸去,是我們可以決定,並且做得到的。

 

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 吳育政/人間福報1001012日  第10版醫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