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溼地生態之旅

 

 

一、大城溼地生態之旅

  廣大而寂寥的彰濱工業區,大得驚人的土地上,彷彿永遠走不到盡頭,也讓在車內顛簸的人頭暈目眩。
  一反工業區的蓬勃生氣,彰濱工業區內廠房三三兩兩的錯落,有許多土地閒置著。占地3,600多公頃的園區規模龐大,南北長約12公里,東西寬約3.5~4.5公里,不知是當初共襄盛舉者野心太大,還是後勁不足,抑或是為開發而開發……,進駐率似乎不高。

(一)開發之後,沙灘溼地不再總之,從民國66年經行政院核定至今,長期的開發計畫,歷經能源危機、產業外移,走走停停。而圍堤造地,拓展新國土,與大自然抗衡的謬妄,如今,「空」留嘆息……

  當初為了興建工業區而填海造陸結果,只要幾天無雨,園區內飛沙走石,一片白茫茫。原水鳥觀賞區屢屢被淹沒成一片沙丘,需靠人工清運始得見其原貌。
  園區內,最美的景致應屬成列的風力發電設施。巨大的白色塔架拔地而起,由近而遠依序靜佇著,三葉葉片緩慢而無息的挪移,無論是哪個角度都有其框景,襯著湛藍的天……,不過當視線悠然而下,唉!真希望眼前能是片迎著潮汐的沙灘。

(二)臺灣白海豚,族群漸凋零:工業區的盡頭是深邃的海洋,中間的隔閡是綿延的消波塊。據說,漲潮時,當地人稱為媽祖魚、並被列為極度瀕危等級的中華白海豚,有時會在離岸約100300公尺處出沒。

  背著相機、望遠鏡,攀爬於稜稜角角的消波塊間,尋找妥適的位置觀察。然而,儘管屏氣凝神、極目四望,所帶家當也精銳盡出,還是無緣與白海豚見上一面。本來嘛!僅存不到200隻的族群,喜歡在快變天之際及每年吹西南風的季節悠游海中,若真能遇上,算是有「保庇」。

(三)護大城溼地,保留棲息區:彰化芳苑大城溼地,因國光石化一案而聲名大噪,很多國人也許不知:環保團體與當地許多民眾,極力想維護的究竟是什麼?無論如何,為了幫助更多人了解溼地的生態,當地各式體驗活動逐漸被規畫出來,也吸引不少學子到此一遊。

  據說,這片溼地(有人稱其為海埔地)是中華白海豚的生存廊道、臺灣特有種「臺灣招潮蟹」最後的點狀分布地,也是保育類候鳥大杓鷸,在彰濱工業區開發後被驅離、最後遷移的越冬棲息之地。

(四)搭牛車耕海,賞蚵看夕陽:大城溼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泥質灘地,最大寬度可達5公里,因此形成漲潮時牛車耕海的特殊景象。而為了搭牛車入海摸蛤仔,得先換上業者提供的膠鞋,沒想到,款式還頗有時尚感,配上短褲,竟帶點蘇格蘭風格。
  因時間關係,未能搭上牛車,改搭「鐵牛」入海,沿途空氣中混雜著柴油與海的氣息;巷弄間,一幢幢舊式矮房中也混雜著幾幢新式洋房,庭前最常見的景象,就是三兩成群的婦人圍著剝蚵。

(五)伴著驚呼聲,下水摸蛤仔當鐵牛車入海的那一剎那,驚呼聲中夾雜著歡呼聲,而隨著涉水愈深也愈刺激,同座還有人考慮起會不會游泳的問題。到了水深及大腿的位置,對都市人而言,下水摸蛤仔也需要一些勇氣。

  隨著另一團來此畢業旅行的高中生的嬉鬧與尖叫聲,懷抱著興奮踏入濁不見底的軟泥沙地,彎下腰、雙手在水底胡亂抓起一把把泥沙,令人訝異的是,就僅是一小撮的泥沙,竟蘊藏著許多中的小的淡紫色蛤仔,密度之高令人咋舌。

(六)大自然廚房,養活彰濱人:至於大的、超級大的蛤仔,也有不少,而且不需要什麼技巧,真的是隨便摸都有,成就感十足。對當地居民而言,這片海埔地簡直就是自家廚房,退潮時,只要捲起褲管,走進灘地耙耙耙,不一會兒功夫,整籃的蛤仔便可等待上桌。

  除了蛤仔之外,這裡的蚵仔才是主角,也是這裡許多住民賴以維生的產業,而走訪蚵田,則是到此一遊非去不可的行程。
  一列列整齊排列的蚵架,廣泛分布於淺灘上;在海水的浸漬中,兀自肥美。蚵民豪氣的剝開一顆顆蚵殼供遊客現嘗,強烈的鮮味夾雜著十足的海味,霎時茅塞頓開,原來「海鮮」不只是名詞,而是讓味蕾為之驚豔的形容詞。

(七)夕陽下蚵架 世界級風光:驚豔無獨有偶。海的那頭,但見夕陽餘暉肆意揮灑,霞光從天際映照著海面,是朱熹所讚嘆「天光雲影共徘徊」!這景致,在遠赴斯德哥爾摩曾見;未曾想過,就在我親愛的臺灣便有,近在眼前的福分,反而忘了珍惜。
  夕陽將一根根靜佇於海的蚵架的影子拉得老長,一串串如墜子般懸掛著的蚵仔,在潮來潮往中載浮載沈。若以產值衡量傳統的養蚵產業,或許這行早該出局;但就其所能創造的生態價值(淨化水體、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卻是鋪陳環境永續的因子。

二、海灘螃蟹的絮語

  前一晚投宿的地點離海很近,也離臺塑六輕工業區不遠。據說,在夜晚少霧時,可輕易在一片漆黑中認出方位,因為只要四處張望一下,便能看見遠處燈火通明的工業區,如野火燎原般發散著通紅的熱力,沒日沒夜的運轉著。不巧當晚多霧,未清晰見著那壯觀場面,但仍可隱約從泛紅的彼端描繪出輪廓。

(一)螃蟹大軍咕嚕嚕:海邊的清晨,應該早起。不只是為了那份靜謐和清爽,還為了躲避那炎炎日頭。

  都市人自以為的早起,比起當地住民可算晚了。當信步走到退了潮的沙灘地,才發現遠處早已有人在採蚵、耙蛤仔……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並不太清楚除了這兩項活動之外,他們是否還尋找些什麼?畢竟在這片生態豐富的泥灘地上,似乎是應有盡有。

  仔細一瞧,淺灘上常見的螃蟹,除了臺灣招潮蟹以外,數以萬計、各式各樣的螃蟹大軍,數量大到令人起雞皮疙瘩。只消靜立1~2兩分鐘,就能側耳聽到泥灘上一個個小洞口傳來細細碎碎的竊語:「咕嚕嚕嚕」,彷彿是相互通報警報解除般,接著便一隻隻爬出洞口覓食、交誼。

(二)人工打造逆自然當注意力從螃蟹移開,抬頭驚見遠方便是昨晚未能看個清楚的臺塑六輕廠,一時錯愕,怎麼前一刻才徜徉於自然的驚奇,下一刻又得面臨人類經濟發展對自然衝擊的難堪?陷入思索的同時,被螃蟹大軍包圍著的我,聽見牠們「咕嚕嚕」的議論著,也聽見那頭的臺塑王國「轟隆隆」的咆哮著,心底的愧疚油然而生,為何人類在巧取豪奪自然資源時,總能那麼理直氣壯?盡享其利,卻將問題丟給環境、丟給弱勢族群去承擔?

  臺塑六輕廠半日遊行程,一般人大概不會太感興趣,卻可開開眼界。所謂「六輕」,即為臺灣第六套輕油裂解廠,於民國80年選址於雲林縣麥寮鄉,園區面積約2,600餘公頃,其計畫開發的麥寮區和海豐區,位於雲林縣最北端濁水溪出海口,大部分土地平時均位於海平面以下,因此必須大舉進行填海造陸工程,造地面積達2,250公頃,約是臺北市面積的80%。無怪乎有人說,到六輕廠見識了廠區的宏偉,回家後肯定會多買幾張臺塑股票。

(三)為後代保留淨土廠區內被暱稱為「小白宮」的迎賓大樓,不辜負其美名,以大理石打造得氣勢磅薄。未進入前,車道上停了兩輛電視臺的SNG車,以為當天又有工安事件發生,向前詢問才知,是當地民眾針對前幾天的工安事件來抗議,但已經散去。而攝影記者見我們一群人包車前來,還以為也是來抗議,本來準備採訪我們!唉……相互表明來意後,只能相視苦笑了……

  往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待。不可否認的,臺塑王國為臺灣創造了驚人的經濟產值,但其所信誓旦旦的工安品質,亦在幾次的工廠大火後,讓人難以信服。在「暢」遊臺塑六輕的同時,心裡卻想著,彰濱海埔地上的子民,應該慶幸他們堅持不讓國光石化在此設立,才能保存最後這片清淨溼地,好「家」在!

 

楊慧玉/人間福報民國100625B4旅遊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