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極地渦旋論析極端氣候威脅

 

 

  前陣子美國中西部等地天寒地凍,最低溫更下探到攝氏負53度,比南極還冷,打破近20年來紀錄,也造成陸空交通大亂,近8,000架次飛機停飛;甚至加拿大多倫多與安大略等地,也罕見地出現「霜凍地震」,這全是所謂的北極低氣壓「極地渦旋」與伴生之極地冷高壓惹的禍。正當北半球陷入冰封之際,南半球澳洲卻炎熱如火爐,顯見極端氣候威脅已是人類所面臨的挑戰之一。

一、氣候確有失調 變遷尚待驗證

  莊子內篇〈應帝王〉記述,南北中三帝常聚會,中帝渾沌獨無七竅,於是有南北二王日鑿一竅之舉,與七日而渾沌亡的悲劇。唐代的陸德明在〈經典釋文〉中指出,渾沌無七竅「以合和為貌」;此段寓言正是當下世事無常的寫照。

  氣候是至少30年以上實際發生的天氣記錄的平均,加上「距平(與平均值之差)」與極端值的總稱。以臺灣而言,自1897年至今有117年的觀測記錄,所以會有所謂破百年紀錄之說。實則即使千年,在漫長的氣候史中,何嘗不是白駒過隙?所以筆者認為氣候確有失調,但是否已有變遷?恐尚待驗證。

失調出自大氣之四「宿命」,一源自地球有公轉與自轉,而且公自轉平面有23.5度夾角,於是季節與晝夜生焉;二由於上述夾角使得自轉軸是斜的,導致極區與赤道受熱不均,溫差必然存在;三則是以全球平均而言,地面吸收的熱量多於大氣層,赤道兩邊約45度以內地區多於以外的高緯地區,於是低緯度空氣會上升,而高緯度者會下降;再加上地形與海陸分布,於是原本只要跟著地球一起轉就好的氣流(風),不但多變,還有高壓與低壓的生成;平均後可得到三環式「大氣環流」。

由赤道起其第一環肇因於赤道地區的熱對流,與北緯30度對應的下沉,導致有副熱帶高壓;第二環源自暖空氣北上(北半球)中遇冷氣團被抬升,因而有鋒面生成,而上升的空氣則會到極區下沉。凡上升區與下沉區分別都有低壓與高壓生成。準此,赤道與第二環,也就是鋒面生成區為低壓帶;副熱帶海上與極區都由高壓盤踞。在地球自轉作用下,北半球自赤道向北分別形成信風、西風、極地東風三個風帶。

二、北極高壓潰流 冷空氣奔流而出

我們常說「地球只有一個」,大氣層自然也只有一個。但科學家眾多,分工是必然要走的路。於是研究中緯度者得出,進退有序,源自大氣環流第二環下沉區冷鋒源頭的「極鋒」;研究低緯現象者得到東西振盪的「聖嬰」與「反聖嬰」,以及「聖嬰南方振盪」;研究高緯與中緯度間關係者,則提出了北大西洋振盪與北極振盪。實則就地球與會流動的空氣而言,上述振盪都「如影隨形」、「難分難解」。

以「北極振盪」來說,其源頭是大氣環流第三環的下沉,它讓氣流匯集於極區上空,形成一個逆鐘向旋轉的大「漩渦」,其中心的下沉氣流處就是厚度很小的極區高壓。兩者一體不分,所以渦旋愈強,地面高壓也愈強。但高氣壓強度受制於地球自轉,也就是其渦旋度(為負值)的絕對值不能超過地球的自轉度,否則該高壓就會「崩潰」,造成冷空氣奔流而出,由地形缺口離開極區。而後一支由西伯利亞到達貝佳爾湖,一支經加拿大進入美國大湖區以東,兩者前方則分別形成冰島與阿留申低壓,於是分別引來亞洲與美洲的寒流。

如果由一次寒流結束起算,北極渦旋不但先會愈轉愈強,也漸變為圓形,此時冷空氣會被鎖在北極;以後因地面風繞中心順轉的高壓,強度大到超過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冷空氣就會潰流而出,並變為長軸由冰島伸到阿留申的橢圓形,寒流強弱就隨長軸到達哪個地區而定了。這次偏到北美與日本,於是加拿大與美國大湖區以東,創下歷史低溫紀錄,日本東北部風雪連天也不遑多讓。

全球暖化與酷寒,兩者看似矛盾實則相輔相成。如前所述,大氣環流起源於赤道熱兩極冷,與地面與大氣的熱能收支不平衡,其中第一環就稱為熱力直接環流;第二環則處於冷暖氣流交會帶,冬南伸夏北退的中緯度地區,所以如果低緯度到中緯度地區暖化,南北溫度梯度就會加大,透過第三環影響極渦強度,進而改變北極振盪幅度與寒流加強,而寒流高壓中心後的南風亦隨之增強,於是冷熱失調漸形嚴重。最近美國加州乾熱、東部風雪酷寒,就是很好的實例。

三、不及時遏阻 恐引發大災難

實際上,開頭引用莊子寓言,正是要凸顯南北二帝,以自己認為的善意,改造中央之帝,結果反倒傷害了祂。今天人類正重蹈覆轍,於是冷熱失調,天氣災變日增,如再不遏止包括溫室氣體排放,山林濫伐,土地任意開發,能源不加節制等事,使氣候失調擴大,我們一定會因:

(一)增溫後的空氣,容納水氣的能力加大,進而造成局部暴雨,與像莫拉克般的水颱(雨量驚人的颱風)增加。

(二)與水平溫度梯度成正比的西風噴流增強,進而發生愈來愈大的南北擺動,冷暖更會失調。

(三)南北溫度梯度增大,也會導致極渦增強,能鎖住更多的冷空氣,一旦相對應的地面極圈冷高壓潰流,所到之處必然非常冷,發生如災難電影「明天過後」的場景,恐不無可能。

(四)海洋等龐大水體,會因暖化而膨脹,也因陸冰融化後流入而增大,兩者都導致水面上升,奪占低窪陸地。

(五)農作物受災增多等關聯事件連環發生而日子愈來愈難過。

有一本書《人類是否能繼續生存十萬年?》提出一些問題,也同步提示該如何才能達到永續發展目標。也就是說,一切都是事在人為,進退全看我們如何拿捏,我們絕不能把永續發展視為一句口號。

地球是一個複雜有機體,目前已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警訊呈現,為免情況惡化,重視環境與生態保育的相關工作實不可等閒視之。

 

劉廣英/青年日報103年2月5日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