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旱災 引爆全球糧食危機

 

 

國際貿易中,美國牛為美國賺進大量外匯,而農民為了使肉質鮮甜,在屠宰前5個月拚命灌食牛胃不易消化的玉米。但是嚴重旱災導致美國玉米減產,玉米與牧草價格一路飆升,肯塔基州一間農場為撙節成本,竟改用糖果餵養牛隻。原來鮮甜的牛肉還可以靠灌糖養成!在美國這個似乎處處講求人權的國家中,資本主義對動物權的侵犯卻可見一斑。

一、全球糧價飆漲的原因與影響

(一)原因

1.自然因素:受到2012年大旱災的影響,美國糧食大量減產。根據美國農業部估計,玉米收獲量將比2011年減少13%,達到1995年以來的最低點;大豆收成也將減少12%,下降到2003年以來最低點。產量驟降造成玉米、小麥和大豆價格自6月分別飆升44.8%、42.8%和24.3%,漲幅更超越了2008年全球糧價顛峰。

2.人為因素糧價飆升還受到金融資本炒作的影響。在全球經濟危機遲遲不見復甦信號的情勢下,可供資本炒作的題材日趨減少,而美國大旱則提供了金融資本炒作生質能源的機遇,金融投機活動放大了自然災害造成的影響,使糧價不斷飆升。相較之下,由於東亞地區稻米產量較為穩定,金融資本缺乏哄抬米價的契機,價格僅上揚2%即停止漲幅,尚稱平穩。

(二)影響

1.帶動其他商品價格上揚:對負擔不起美國牛肉、開不起生質能源車的開發中國家而言,高漲的國際糧價不僅增加生活支出,同時亦帶動其他商品價格的上揚。除非該國對進口麵粉、小麥、玉米以及相關副產品的需求量少,否則難以自外於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就臺灣而言,誠如作家劉克襄所說:「麵包……以前只是早餐,如今是平常重要餐點,大量取代了米食和麵食。」可以想見,臺灣麵粉製品的成本若大幅調漲,在薪資停滯的當下,無疑是雙重打擊。

2.農業產業化受到糧食危機的衝擊,各大資本主義國家無論在G8還是各大國際貿易商議的場合,無不致力於促進開發中國家農產品市場的開放及農業產業化。農業產業化不僅是企業化經營、讓小農變成農雇工的無產階級化過程,同時更意味著孟山都等具有基因改造技術的跨國農業生物企業得以順利進駐,產銷市場則掌控在沃爾瑪等跨國零售業的手中。

二、糧食危機下的美國

(一)食物購買力下降:根據蓋洛普民調公司於2012年8月所公布的健康福利調查指數(Gallup-Healthways Well-Being Index)顯示(如下表),受到旱災與經濟危機雙重影響,在過去12個月裡,全美50個州中有15個州的民眾買不起所需食品,這些州幾乎都位於美國西南部與東南部,其中以密西西比州最為嚴重,中西部穀物生產區以及山脈周邊情況則相對和緩;總體平均而言,美國當前有18.2%的人口缺乏食物購買力。而2012年美國旱災主要發生在中西部穀倉區域,可以想見中西部州民無力負擔糧食開銷的比例也將逐漸上升。

全美前10名缺乏食物購買力的州

州名

缺乏金錢購買食物的比例(%)

密西西比

24.9

阿拉巴馬

22.9

達拉瓦

22.1

喬治亞

21.6

內華達

21.5

阿肯色

21.5

奧克拉荷馬

21.4

田納西

21.3

西維吉尼亞

20.9

路易西安那

20.7

資料來源:Gallup, One in Four Mississippi Residents Struggle to Afford Food.

(二)經濟表現衰退:在經濟表現上,這些東南部與西南部的各州,只有德州高於全美平均值,其他多處於中段,密西西比、路易西安那及佛羅里達州甚至低於平均值,一旦糧食價格上漲,這幾州民眾的生活將更加痛苦。他們代表了美國中產階級的資產與規模,正隨著經濟危機不斷縮減;而低於中產階級的各社會階層,其社經條件也因經濟與糧食的雙重困境而遭受嚴重傷害,甚至到饔飧不繼的地步。

三、糧食危機下的臺灣

有鑑於美國及發開中國家在糧食價格攀升中的慘痛經驗,一切以自由化為目標的農產品市場開放政策還有待商榷。目前,臺灣農地需要持續性的生產以供應民生所需,減少農地休耕補助並鼓勵轉作為可行作法;但由於財政考量而暫停「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中水稻項目的申請,此舉仍有可議空間,畢竟臺灣的糧食供應,稻米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全球一片糧食飆漲風潮中,惟有充足的米糧,才是在全球氣候變異、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維繫民生糧食需求的最重要防線!

 

倪世傑/臺灣立報 101 828 9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